
香港文匯報訊 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在程序性投票期間極力勸說多名黨友,《紐約時報》分析指出,約翰遜經驗不足、缺乏威望。擔任議長以來,多項法案面臨共和黨內分歧時,約翰遜僅憑自身能力難以服眾,總要依靠特朗普的影響力才能推動議程。
報道指出,約翰遜主持的眾議院共和黨會議一直分歧嚴重,多項法案接連受挫。今年3月,眾議院一項政府短期支出法案意外受挫,極右眾議員組成的「自由黨團」只對特朗普言聽計從,反而威脅約翰遜,宣稱要投票將他罷免下台。約翰遜只得請特朗普出手,說服「自由黨團」成員改為支持法案。
今次多達880頁的「大而美」法案送回眾議院投票,令約翰遜面臨巨大挑戰。報道分析,約翰遜過去試圖不依靠特朗普說服黨友時,往往會藉口稱,反對法案的議員可以事後提出修正案。然而「大而美」法案已從參議院送回,任何改動都會導致法案需再送參議院審議,勢必拖延立法程序,甚至或令法案流產。
曾擔任兩名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顧問的巴克分析,約翰遜自知想要保住議長之位,必須堅持為特朗普主張的法案保駕護航,「這些立法不論如何都要完成,他可以樹立保持黨內平衡的形象,讓特朗普提供強力支持以獲得讚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