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宏立 香港理大工商管理博士、香港銀行學會考試審核委員會委員、香港董事學會培訓委員會委員、香港學術及職業評審局專家

穗港一衣帶水,人流、物流一貫相通,穗港合作由來已久,尤其在創科領域,近年來又持續有新的發展。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的特區政府及工商界高層代表團在去年11月抵達廣州展開大灣區內地城市訪問,進一步促進香港與廣州和其他大灣區內地城市在經貿和不同產業方面的合作。

《南沙方案》助穗港達雙贏

廣州南沙區近期推出的不少舉措令人矚目,筆者從2022年6月公布的《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南沙方案》)中看到,其所提出的重點都有的放矢,有利香港積極參與和南沙在創科方面的合作,達至雙贏。

2023年的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搶抓《南沙方案》出台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縱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釋放發展動力和活力,舉全市之力推動南沙開發開放。報告多處涉及穗港澳合作內容都與南沙有關,如高水平規劃建設南沙科學城、廣州臨港經濟區等重大載體。截至目前,南沙區通過實施「灣區通」工程,已有72項銜接事項清單有序地落實。

「20-20」專項成效顯著

至於穗港具體合作項目方面的合作成果更是不勝枚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省科技廳與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於2024年5月21日正式簽署《關於共同支持開展深度科技合作的工作計劃》。該計劃旨在深化粵港科研協同,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通過三方每年各投入1,000萬元(人民幣或港元),形成種子資金池,重點支援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的聯合研究及人才培育。作為前期探索,港科大與港科大(廣州)早於2023年10月率先設立「20-20」聯合研究專項,徵集到100項跨學科合作申請,覆蓋新材料、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機器人等方向,吸引超230位教授參與,規模頗大。2024年11月,該計劃在「粵港澳高校科研範式創新研討會」上正式發布並啟動首批聯合研究專項,有力推動大灣區科研政策銜接與資源互通,達至協同效應,令人鼓舞。

上述成功例子,為大灣區高校科研合作走出了可貴一步,提供了成功的範例。

筆者期待香港有更多院校、科研機構及企業朝這一方向繼續努力,使大灣區內地城市及香港的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