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近年舉辦了不少國際創科盛事。圖為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2025年香港會議。資料圖片

「最近地緣政治的加速演變,科技已經成為中國與個別國家博弈的主戰場。」孫東直言,有個別國家的一些不友好政策,例如設置投資限制,一些敏感設備、元器件的採購,以至對個別人員的交往等都帶來挑戰,「不過,香港是高度國際化城市,特區政府一直鼓勵創科界從世界各地吸引資金、人才、項目、技術等,同時也鼓勵業界採用多元化的市場策略,避免對單一市場過度依賴。」他認為,香港的最大優勢在於堅持「一國兩制」,只要做好內聯外通,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通過跟國家整體戰略加速發展

孫東認為,本港近年積極發展創科,更是化危為機的最佳對策,「香港要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通過跟國家整體戰略的對接來加速發展;另一方面也是增強我們自立自強的決心,使很多工作能布置下去。」

他引用最新公布的《202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位列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三大經濟體之一,「當中的科技基礎設施排名,從去屆第八名,大幅提升至今屆第四名,正是(局勢)迫使我們要做好自身工作,加強投入研發能力。」

孫東以香港人工智能發展為例,「假如當年OpenAI允許ChatGPT到香港,今天也不會有我們自己的HKGAI V1。」最初提出香港將有自家大模型時,外界還半信半疑,「如今,用於公務員文書處理的『港文通』去年開始已經在政府內廣泛使用,今年下半年將要推出給市民用的『港話通』,後續還有相關的垂直應用,包括用於會議紀錄處理的『港會通』、用於法律方面的『港法通』,還有用於環境保護的『港環通』等。」

談到地緣政治會否影響科研人員的來往,孫東表示,「一方面我們與一些國際上的人士交往,產生了一定的障礙,但也有一些人士認為,在地緣政治激烈碰撞下,選擇香港更加安全。」

政府致力聚集全球最好人才

他強調,特區政府一直致力從全世界吸引最好的人才聚集,包括即將推行的30億元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向每個獲批申請提供一筆約1億至3億元資助,預計共可資助10個至30個項目,相信可進一步壯大各院校的研究優勢。計劃主要是吸引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來港工作,雖然本港各院校都積極花重金聘用人才,「但頂尖科學家團隊到來,需要的啟動資金動輒上億,院校較難承受,所以政府就幫助院校承擔這個投入。」

此外,本港近年舉辦了不少國際創科盛事,例如世界互聯網大會亞太峰會、博鰲亞洲論壇國際科技與創新論壇2025年香港會議等,「這說明本港在努力打造成為世界的科學交流中心、人員交往中心,用實際行動打破一些國家對香港科技的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