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英的兒子姜忠榮(右)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周峰捐贈母親去日本參加證言集會的資料。香港文匯報記者賀鵬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賀鵬飛 南京報道)7月2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去世倖存者熄燈儀式」,送別近期去世的二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劉貴祥和謝桂英老人。截至目前,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登記在冊的在世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僅剩26人。劉貴祥的外孫女胡靜雅表示,他們會接力用文字、影像和行動,讓更多人了解歷史真相。

劉貴祥於5月2日去世

劉貴祥老人於今年5月2日去世,享年95歲。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入南京後,劉貴祥家被日軍縱火燒燬,還在襁褓中的小弟弟被燒傷後,又被日軍趕到水塘中,很快就去世,父親劉鴻賓等同村多名青壯年男子都被日軍當場槍殺。劉貴祥不到10歲就被日本兵送往南京大校場機場做工,其間被日本監工用木棍砸傷後腦勺,留下了一塊終生疤痕。找到機會從大校場機場逃出來後,他和妹妹一起被送進了孤兒院,妹妹又不幸在孤兒院因病去世。

「這段慘痛的經歷,成為他一生難以磨滅的創傷,卻也鑄就了他對和平的深切渴望。」胡靜雅說,1937年,年僅7歲的外公經歷了人間煉獄。晚年,他在黨和政府以及紀念館的關懷下,迎來了安寧的生活。「但他始終沒有忘記歷史的使命,他一次次和我們顫抖着講述那段黑暗歲月,用親身經歷告誡後人:和平來之不易,吾輩當永記歷史,珍惜當下。」

胡靜雅是南京市琅琊路小學雨花分校的一名老師,每逢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2月13日)等紀念日,她都會在課堂上通過播放外公的證言影像等方式,向學生們講述南京大屠殺的歷史。2023年,胡靜雅成為第二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

「作為晚輩,我們深知傳承歷史記憶的重任。他傳遞給我們的,不僅是個體的苦難,更是一個民族的傷痛與覺醒。」胡靜雅表示,「我們會接過講述歷史的接力棒,用文字、影像和行動,讓更多人了解真相;我們會將和平的種子播撒在下一代心中,讓歷史悲劇不再重演。」

謝桂英於5月15日去世

謝桂英老人於5月15日去世,享年101歲。南京大屠殺期間,13歲的謝桂英親眼目睹父親和2歲弟弟被日軍殺害,她本人也遭到日軍暴力侵害,身體留下永久性疤痕。2002年,謝桂英曾應邀前往日本,參加在日本多個城市舉行的南京大屠殺證言集會。

在「熄燈儀式」上,謝桂英的兒子姜忠榮將母親去日本參加證言集會的資料捐贈給紀念館。姜忠榮表示,「母親生前曾說,對於那段災難歷史,我們應該永遠銘記。作為倖存者後代,我們一定要把南京大屠殺史實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