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北都辦資源經驗工具皆不足 需全面升級統籌發展
立法會昨日舉行大會。有議員提出議案「設立創新體制機制,全速推進北部都會區核心區的發展」,指北都區作為香港未來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主要載體,除了要劃出優先發展的項目外,還要訂立發展的具體時間表和路線圖,並設立法定機構北部都會區核心區管理局及制定《北部都會區核心區管理局條例》等,以加快及帶動整個北都區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
提出議案的議員洪雯表示,北都區是一個結合了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的綜合性都會區,其發展必須走出目前「微細管治」死胡同,以實現「抓大放小」。目前,北都辦缺乏法定權利進行資源的調配,缺乏對科技產業的認知和發展科技用地的經驗,缺乏商業網絡和招商引資工具,難以勝任北都區的開發和產業培育的功能。
建議先劃定核心區優先發展
她建議未來應劃定北都區需要優先發展的核心區,然後成立北都核心區管理局,來專責核心區的工程建設、資金籌集及未來的營運管理,並制定《北都核心區管理局條例》。北都核心區可視為香港長遠改革的一個實驗沙盒,以靈巧管治的具體措施,從而帶動全港的發展。
議員劉國勳指,政府應盡快推出產業政策包,包括產業政策如何落地,如何招商引資等,甚至與深圳推出兩地聯合政策包,令投資者看到產業將如何落地,增加信心。未來可透過訂立特定的《北部都會區條例》,在產業、科技等各方面拆牆鬆綁,為北都區發展上提供法例上的空間。
產業政策需拆牆鬆綁與創新
他建議成立北部都會區管理局,更高層次去統籌北都區各個涉及跨局、跨部門的項目,令政策方向更清晰,一旦項目出現樽頸、現有政策未能處理時,北都管理局可因應情況理順及推出創新政策,協調不同部門,令項目更快、更順暢地推展。
議員吳傑莊認為,要加速北都發展,政府應採用更靈活創新的融資安排,例如分期繳付投標,一來可以紓減發展商的資金流動性風險,二來也可加大誘因,吸引更多發展商競投 ;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援,包括提供稅務優惠、創業資助等配套措施,並鼓勵與大學、科研機構合作,建立完整的創新生態圈,從研發、轉化到商品化形成產業鏈;加強與深圳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合作區在「一國兩制」下「一區兩園」的優勢,確保人員、物資、數據等都能夠暢通流動,實現兩地創科深度合作的橋頭堡。
議員林振昇認為,政府應考慮將北都辦升格為北都事務處,包括考慮從各相關決策局抽調專業人手至北都事務處,整合硬件與軟件的職能,讓該處直接主導北都相關的政策事宜,而企業或院校日後若有意進駐或投資北都,亦可直接與北都事務處聯繫,而無須同時接觸多個政府部門,以簡化行政程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