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冠深 全國政協常委 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主席

在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的重要時刻,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日前發布題為《堅定篤行團結奮進—寫在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之際》的「港澳平」署名文章,以宏闊視野回顧了香港回歸以來所取得的耀眼成就,深刻詮釋了「一國兩制」的旺盛生命力。文章為香港工商界洞察時代脈搏、把握發展機遇注入了強大信心與思想力量。

作為香港繁榮的建設者與見證者,香港工商界為這座城市28年來風雨兼程中寫下的璀璨篇章而自豪。近年來,在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下,香港克服了重重困難,經受住嚴峻考驗,發展勢頭蒸蒸日上,喜訊頻傳: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居世界前三、世界競爭力升至全球第三、外來直接投資排名全球第三、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這一連串沉甸甸的成就,正是香港在中央領導下堅守「一國兩制」,走出陰霾、重煥生機,踏上由治及興新征程的鮮活例證,彰顯了在中央堅定支持下,香港如何充分發揮「香港優勢」、運用「香港韌性」提升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

銳意革新 開拓前路

三年來,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管治團隊銳意革新,在中央全力支持下破除積弊、凝聚共識。特區政府「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深入人心,行政立法高效協同,司法捍衛公義,區議會扎根基層,愛國愛港力量眾志成城——這套高效治理「組合拳」,為工商界營造了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生態。

作為香港經濟的引擎與基石,作為香港工商界人士,筆者期望工商界以三大目標助力特區政府共繪發展藍圖:

一,法治鑄就商業基石。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落地實施,讓「國安港安家好」成為社會最大公約數。讓「愛國者治港」原則築牢根基,法治利劍守護公平競爭——這是全球資本選擇香港作為「避風港」的「定心丸」,更是企業長遠發展的護城河。 工商界將全力支持法治建設,讓香港法治之都的名片更加閃亮。

二,啟動創新經濟熱潮。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已連續9個季度保持增長,首次突破3萬億港元大關,印證香港的復甦動能十足。香港在投資管理位列全球第一,IPO集資額領先世界,家族辦公室紛紛匯聚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離岸人民幣結算業務不斷擴展。尤其令人振奮的是新質生產力在港崛起,4,700家初創企業迸發創新火花,「搶企業搶人才」計劃吸引21萬人才,國際企業用增資為香港投下「信心票」。現時,香港正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香港工商界應首當其衝,以「識變、應變、求變」姿態,全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夯實繁榮基礎

三,改善民生夯實繁榮基礎。三年來,香港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縮短、基層醫療擴容、強積金改革落地、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拓展。千家萬戶的民生「獲得感」,轉化為爐峰山下、維港兩岸的社會「穩定器」。安居樂業的市民是消費市場的源頭活水,和諧穩定的社會是工商百業繁榮的基石。

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作為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已經為香港這顆東方之珠打開未來之門。從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到今年行政長官率領的商貿代表團前往卡塔爾和科威特訪問達成共59項合作備忘錄和協議;從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創新試驗田,到國際廉政學院的全球輻射力——香港正以「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的雙重身份,將香港的未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