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關稅戰加重Lululemon的營運成本負擔。(右) Costco出售商品的定價走大眾化路線。 成小智 攝

香港文匯報訊 (特約記者 成小智 多倫多報道)加拿大瑜伽及運動服飾品牌Lululemon最近入稟美國法院,指控美國大型連鎖零售集團Costco以低價銷售其部分熱門運動服飾的仿製品,侵犯Lululemon的專利權。隨着近年通脹惡化和美國觸發貿易戰加重民眾負擔,名牌仿製品在社交媒體熱捧下更趨猖獗。

Lululemon在呈交加州法院的49頁法律文件,指控Costco銷售Lululemon Scuba連帽衫和運動衣、Define夾克及ABC褲的仿製品。Lululemon發現的涉嫌仿製貨品,部分以Costco的自家品牌Kirkland銷售,其他則由Danskin、Jockey和Spyder等製造商生產。Lululemon聲稱上述仿製行為侵犯其專利權,並指Costco利用其在客戶心目中建立的商譽謀取利益。總部設在溫哥華的Lululemon尋求法院,頒令Costco停止生產、進口、行銷和銷售涉嫌仿冒產品,並且刪除其網站或印刷品上宣傳涉嫌仿冒產品的所有內容。另外,Lululemon請求法院責令 Costco賠償其損失。

社媒營造「買真品很笨」氛圍

北美消費者這幾年不但被通脹侵蝕其購買力,更遇上美國總統特朗普強施關稅,驅使他們紛紛購買價格較低的名牌仿製品,趁此體驗擁有奢侈品的滋味。社交媒體造勢,把購買時尚品牌的仿製品吹捧為潮流,吸引網民注意和跟隨,網民在社交平台賬號分享他們發現的最佳仿冒製品。社交媒體現在更把網上仿冒品購物文化,擴展到推介出售仿製品的實體店,例如消費者想體驗愛馬仕售價1,000美元(約7,800港元)的毛絨拖鞋,可以前往折扣零售商Target購買售價15美元(約117港元)的貌似仿製品。去年底,沃爾瑪(Walmart)亦曾在網上,銷售與愛馬仕(Hermes)熱賣Birkin手提袋相似的仿製品。

Costco和Lululemon未就上述訴訟作出回應。較早前,Lululemon發言人曾表示,美國從4月生效的關稅政策已推高營運成本,Lululemon正為此與供應商協商降低成本,減少轉嫁給消費者的關稅負擔。北美消費者組織指出,Lululemon以中產消費者作為目標顧客,商品售價普遍高過市場同類商品,但在現今經濟前景不穩定的情況下,Lululemon面對的衝擊超過大眾化路線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