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畫《Shine Bright!動起來!》
●壁畫《昔日銅鑼灣街景》
●鄭沛彣
●唐詠然與壁畫《昔日銅鑼灣街景》

藝術本身就是一種語言,這種語言能夠打破現實世界的隔閡,跨越國度甚至生死,區區一點聽力障礙,當然不在話下。兩位聽力與說話都有障礙的藝術人,用小小的畫筆,將自己所思所感描繪下來,回饋社會的善意,豐富了自己的人生,也帶給這個世界一個個溫暖的角落。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 手語翻譯:月英

近年來,隨着各界的關注與科技的發展,對於殘疾人士來說,共融社會早已不是遙遠的愿景,以己所長發揮所能,更是常見。藝全人是香港展能藝術會成立的社會企業,是一個推動香港展能藝術長遠發展,及爭取展能藝術家與各界人士合作的平台,達至社會共融,藝術共享。

適逢恒隆65周年,邀得兩位本地展能藝術家,以自身經歷及銅鑼灣的發展點滴,創作出兩幅大型壁畫,為銅鑼灣食街添上充滿香港文化特色的藝術氛圍。兩幅作品一幅是由聽力受損的藝術家唐詠然,以銅鑼灣昔日的風貌和變遷為題材,包括曾是著名地標的「大丸」與「松阪屋」,所創作出的《昔日銅鑼灣街景》;另一幅則是《Shine Bright!動起來!》,由近乎完全失去聽力的鄭沛彣創作。

「無聲天使」唐詠然樂觀堅韌盡顯紙上

唐詠然為平面設計師、插畫家和自由藝術工作者。聽力損失並沒有阻止她發揮創作熱情和追求她的藝術夢想。不便用言語表達的她,自小便靠繪畫來表達內心深處的感受。詠然更透過畫筆以細膩的方式記錄香港舊風貌和時代的變遷。她積極參與藝術展覽、比賽及活動,期望藉創作把共融的訊息推廣至社會不同層面。

自5歲起,她便開始繪畫,愛上這門藝術的原因在於繪畫能讓她接觸美好的事物和大自然,激發她的創作靈感。對她來說,繪畫是情感的抒發,也是探索更大世界的途徑。小學的時候,逐漸發現自己喪失聽覺能力,惟有轉校去特殊學校繼續求學,但她並未因此而放棄自己的理想。

2014年,她出版了個人繪本《無聲天使的微笑》,並參演了由香港電台主辦的舞台劇《能者舞台仲夏日》。《無聲天使的微笑》繪本裏,不但有唐詠然的繪畫作品,還配上了文字故事,書寫的是她自己的親身經歷,將堅韌樂觀的態度盡顯紙上。從那個時候起,她便與藝術結下不解之緣,決心專注從事設計,雖然已經獲得了很多獎項,但她謙虛自稱「還在學習中」。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散發活力,讓觀者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同時為社區及身邊的人帶來正能量。

以畫記錄城市變遷

是次作品《昔日銅鑼灣街景》的靈感,來自她對舊日香港的印象,也出於她想將這座城市的歷史以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雖然如今銅鑼灣的舊日風貌已成為歷史,然而,時光的痕跡並未完全消逝。人們仍習慣使用舊稱,例如乘小巴時喊的「大丸有落」。「大丸」曾是銅鑼灣一座知名百貨商場的名字,雖然早已成為過去,但這句簡單的叫法卻承載着無數人的回憶,在城市景色中悄悄傳承着歷史。

唐詠然通過手語翻譯月英「說」道:「因為知道銅鑼灣及香港歷史這個主題,我便上網搜集資料,回想起不少童年記憶,同時找到與大眾的共同記憶點。而這次創作壁畫,與日常在紙面上畫畫有許多不同,比如要面對牆壁上的凹凸點,我將這個特色融合在作品中。」

時代雖不斷變遷,但這座城市就像一本厚重的史書,每頁都記錄着不同的故事。透過探索和記錄舊銅鑼灣的建築,那些隱藏在建築中的故事、文化和生活方式便能被一一挖掘出來。記憶並不會因為建築的倒塌、外貌的改變而消失,相反,它會在探索與記錄中被重新喚醒,化作永恒,永遠流淌在城市的文化長河之中。

鄭沛彣用繪畫宣揚香港體育

《Shine Bright!動起來!》則由近乎完全失去聽力的鄭沛彣創作,她以對欖球的熱情及運動所帶來的靈感,繪畫出以三種不同運動為主題的佳作,色彩對比鮮明,充滿張力。鄭沛彣是一位土生土長的香港藝術家,專注於以繪畫呈現內心世界。她的創作多以自身經歷為靈感,擅長描繪寫實細緻的景物。2016年,沛彣入讀香港知專設計學院,主修視覺藝術與文化。在學習過程中,她不斷探索生命的意義,並通過藝術表達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

現年27歲的鄭沛彣自小因為高燒導致雙耳近乎全聾,這並未妨礙她努力豐富自己的生活。其實,鄭沛彣能夠讀唇語,也能發出幾乎準確的語言,日常與健聽人士交流毫無障礙。性格樂觀豁達的她與繪畫藝術結下不解之緣。由於聽力障礙,沛彣在語言表達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清晰,而繪畫則成為她表達內心情感的有效媒介。她的成長經歷不僅成為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更為她的作品注入了獨特而深刻的情感內涵。

《Shine Bright!動起來!》以多元運動為核心主題,運用鮮明強烈的色塊與充滿張力的動態,巧妙地呈現了運動所蘊含的力量感以及突破界限的無盡可能性。壁畫內的每一處細節皆經過精心設計。壁畫中的三位運動員分別呈現出不同運動項目的專業姿態。其中一位為欖球運動員,她躬身俯衝,手中緊緊握持欖球。這一角色設計絕非偶然,鄭沛彣自幼雙耳近乎全聾,在聽力和語言表達方面均存有障礙,但這並未阻礙她在畢業後投身欖球運動。欖球運動已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靈感泉源,記憶中那些在泥濘訓練場上跌倒又重新站起的訓練時光,那些與隊友擊掌時掌心相觸的溫暖與力量,此刻皆凝聚於這一身姿之上。

鄭沛彣以運動為自己的「身」愛好,刺激多巴胺,十分有活力;又以繪畫為「心」愛好,抒發情感。她認為,香港的運動環境是十分豐富的,也在世界上拿下過很多獎項與殊榮,她希望自己的小小力量能讓大家看到運動的重要,未來也想要以運動與藝術結合,讓所有人看到欖球運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