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珍
香港喜迎回歸祖國28周年,這顆東方之珠以一系列亮麗成績閃耀全球,正以「好事連連」的姿態在由治及興的新階段中昂首闊步。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日前發布題為《堅定篤行團結奮進——寫在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之際》的「港澳平」署名文章,從多個維度總結了香港的發展成就;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酒會中致辭,既回顧過去三年全力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的成果,又展望未來的重點工作,體現出特區政府「寧當艱難改革者,不做安逸停滯者」的巨大決心與魄力。兩者的相互呼應,共同勾勒出香港由治及興的嶄新格局,共同描繪出一幅香港繁榮穩定的新畫卷,迸發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蓬勃強大的生命力。
特區政府行政主導體制運行順暢,特區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穩定復甦向好,新動能新優勢不斷聚集增強;民生改善提速提質,社會和諧穩定基礎更加夯實;內聯外通功能強化拓展,獨特地位優勢進一步鞏固提升。這些新氣象,無不昭示着香港未來將更加興旺發達。
維護國安 經濟躍升
國家安全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石,現屆特區政府完成了基本法第二十三條本地立法的憲制責任,與香港國安法共同構築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堅固屏障。這一舉措不僅填補了香港在國家安全領域的法律空白,更為社會長治久安奠定了重要基礎。隨着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持續完善,愛國愛港主流價值觀日益深入人心,「國安才能港安,國安才能家安」成為社會共識。這些成就的背後,是特區政府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的努力,行政與立法機關良性互動,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區議會制度重塑後更貼近基層,共同維護了香港的法治與穩定。香港社會擺脫了過去的政治爭拗,集中精力解決深層次矛盾,為經濟民生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
在經濟領域,香港展現出強勁的復甦勢頭。李家超指出,香港經濟由負增長轉為正增長,家庭收入中位數上升超過11%,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居世界第三。「港澳平」文章更用連串數據列舉出大量豐碩成果:2024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港元,港股IPO集資額全球第一,近3,000家單一家族辦公室在港經營等等。這些無不彰顯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特區政府積極「搶人才、搶企業」,已有超過21萬名各類人才抵港,84家前沿科技企業落戶香港,帶來約500億港元投資。北部都會區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建設,更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李家超強調,香港將以創新科技為核心,吸引全球科研人才,促進高端人才集聚。這不僅鞏固了香港的傳統優勢,還為未來開闢了新的增長點。
惠民紓困 深化聯通
民生是施政的重中之重。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從6.1年縮短至5.3年,「簡約公屋」計劃讓9,500戶家庭即時解困,取消強積金「對沖」和最低工資「一年一檢」保障了勞工權益。「港澳平」文章提到,香港在社會福利、醫療和教育方面的投入持續加大,長者醫療券拓展至大灣區內地城市,基層醫療服務進一步強化。這些措施為市民帶來「看得見、摸得到」的實惠,提升了獲得感、幸福感。特區政府通過精準扶貧、加快土地供應、深化醫療改革等舉措,有效回應了市民的迫切需求,「讓市民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居所,青年有更好的發展,長者有更好的照顧,市民安居樂業」的施政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香港的獨特優勢在於「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港澳平」文章亦提到,前海、河套等合作區穩步推進,香港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和「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成功舉辦,進一步強化了香港的「內聯外通」功能。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香港國際廉政學院的成立等標誌性事件,更彰顯了香港作為國際化平台的作用,為世界提供「安全和發展的確定性」。
回顧香港回歸祖國28年來的歷程,我們看到了一個愈加安全、繁榮、和諧的香港。中央的大力支持永遠是香港最堅強後盾;李家超帶領的特區政府以結果為目標,銳意改革求進,求變創新;社會各界團結奮進、堅定篤行,共同書寫「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偉大篇章。展望未來,香港的機遇大於挑戰,只要繼續堅持「一國兩制」初心,把握國家發展機遇,香港必將在由治及興的新征程上再創輝煌,讓東方之珠在世界舞台上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