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俊明 中山報道)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是全球首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跨海集群工程,於6月30日迎來通車一周年。據最新統計,深中通道一年來累計車流量超過3,100萬車次,單日車流量最高達18.16萬車次,助力構建灣區「同城生活圈」。同時,「香港科研+中山產業轉化」加速,從深圳寶安經深中通道到粵西的物流成本大降30%,貨運量倍增。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深中通道西人工島有望年內對外開放,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跨江通道科普基地」。

深中通道跨越珠江口,是珠江東岸「深莞惠」與西岸「珠中江」兩大城市群的唯一公路直連通道,通車以來的車流量始終保持高位運行,成為「灣區新頂流」。數據顯示,深中通道通車一年來,日均8.6萬車次,單日車流量屢創新高。

平均每單物流成本下降16%

深中通道路網調度中心負責人徐先蔚表示,如今除了重大節假日外,基本無擁堵現象,駕車通過深中通道僅需15分鐘。據相關貨運企業統計,深中通道開通以來,平均每單完單時長節省約40分鐘,平均每單物流成本下降了16% 。而順豐數據亦顯示,從深圳寶安發往粵西的物流成本直降30%,日均跨市貨車流量激增1.8倍。

港理工中山技術創新研究院落地

同時,「香港科研+中山產業轉化」模式加速落地。繼香港理工大學進駐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孵化器,共同開展科研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之後,香港理工大學中山技術創新研究院最近在中山生命科學園揭牌,成為中山深化粵港科技創新合作的又一標誌性成果。此外,中山市還正謀劃建設「香港—中山高質量發展合作區」。據統計,一年來,中山至香港跨境運輸班線增加37.5%至11條,日均發送旅客約1,655人次,較深中通道開通前大增逾47%。

為推動深中通道從「交通樞紐」向「綜合地標」跨越升級,廣東交通集團在6月30日與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就深中通道西人工島投資開發暨戰略合作簽約。雙方將圍繞西人工島文旅項目深度合作,融合科普教育、主題觀光、研學體驗等多元業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工程+文旅」複合型文旅標杆項目。其中,以「中國交通跨海工程技術發展」為主題的科普基地有望今年內對外開放,首期開放研學服務體系。後續還將運用科普教館、救援碼頭、停機坪等區域拓展綜合性文旅功能,如開展海中看大橋、低空觀光飛行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