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長流水村,烈日炎炎,沙海熱浪滾滾,大型植保無人機在轟鳴聲中起飛,將一綑綑乾草吊運至沙丘之上,200多名工人正在抓緊紮草方格。隨着最後一列草方格穩穩紮進沙子,騰格里沙漠寧夏境內,鑲上一條長約153公里、最寬處達38公里「綠鏈」鎖邊。無數草方格連成的巨網,隨着連綿的流動沙丘延伸。一米見方的草方格,看似簡單,卻能有效固定流沙,治沙工人形象地說,「寸草避丈風」。這一經濟實用的固沙方式,最早就誕生在沙坡頭區。

騰格里沙漠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發量高達2,000毫米,樹苗容易枯死的問題怎麼解決?

當地探索沙地灌木高效植苗技術,用一把「干」字形的鐵質植苗器,可將樹苗根部精準送進濕沙層,使沙區灌木造林的成活率從60%提高到了80%以上。

完成工程固沙,工人們還會趁雨季來臨前,在草方格裏撒下沙米、沙蒿、蒙古冰草等草籽,栽下檸條、花棒等沙生灌木。不久後,在草方格的庇護下,新的生命就會破土出芽。●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