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出海」者眾,惟因缺乏經驗,也有公募基金境外子公司因「水土不服」而解散收場。對此,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阮青松坦言,內地公募基金「出海」在品牌認知度、國際人才儲備、風險管理機制等方面,尚面臨挑戰。這些公募基金長期服務於本土市場,在海外缺乏足夠的品牌認知度和信任基礎。相比國際資管巨頭,內地基金公司在渠道網絡、機構客戶資源等方面處於劣勢。
面對多幣種跨時區多監管環境
國際業務不僅需要熟悉海外監管體系和市場規則的人才,更需要能將中國市場邏輯「翻譯」成全球投資語言的專業團隊。阮青松觀察到,目前這類複合型人才在內地公募基金行業中仍屬稀缺,導致部分「出海」產品在產品設計、路演傳播和跨境合規上存在斷層。另需留意的是,內地基金公司過去的合規體系、估值機制、流動性管理模型,多數是圍繞本土市場設計的,在面對多幣種、跨時區、多監管環境時,這些機制亟需升級,否則難以在激烈的國際市場中長期存續。
除上述問題外,阮青松亦提醒內地公司需留意文化適配與投資邏輯差異問題。他舉例說,海外投資者更關注治理結構、ESG表現和長期盈利能力,而不是短期風口。這就要求公募公司在投研理念和產品表達方式上做出根本性調整,不能簡單地「把境內產品打包輸出」。「內地公募基金要在國際化賽道上贏得主動,既需通過加大與境外知名機構的戰略合作提升品牌背書,也要加快複合型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對多地監管規則的深度研究,並借助數字化工具優化跨境合規與運營流程,以應對前述挑戰,方能在全球競爭中穩健前行。」
聯手外資巨頭助落戶發展
這兩年來,多家內地頭部公募公司選擇與海外資管巨頭聯手發展。在去年,匯添富基金與巴西布萊德斯科資管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後者是拉丁美洲最大型私人金融機構—布萊德斯科銀行旗下資產管理公司,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500億美元。另一方面,易方達基金也與巴西伊塔烏資產管理公司就進一步開展業務合作達成共識,後者是伊塔烏聯合銀行旗下資產管理公司,也是巴西第二大資管公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