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根據海關總署29日公告,即日起恢復部分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進口,但福島縣、群馬縣等10個都縣除外。日本水產品進口申報時,應提交日本官方出具的衞生證書、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證明和產區證明。一旦發現不符合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或日方未能有效履行官方監管責任,將及時採取控制措施。海關總署2023年第103號公告同時廢止。
福島等10都縣除外
6月29日,海關總署發布公告稱,在持續開展針對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的長期國際監測和中方獨立取樣監測且結果未見異常,日本政府承諾保障輸華水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根據中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衞生與植物衞生措施協定》有關原則,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中方決定有條件恢復日本部分地區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下同)進口。
海關總署公告指出,即日起恢復部分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進口,但福島縣、群馬縣、栃木縣、茨城縣、宮城縣、新潟縣、長野縣、埼玉縣、東京都、千葉縣等10個都縣除外。
企業應重新申請在華註冊
海關總署公告還表示,日本輸華水產品企業應當符合中國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等相關規定。已暫停進口的水產品生產企業應當重新申請在華註冊,獲得註冊之日起生產的水產品方可輸華;對於食用水生動物,其養殖、包裝企業也應當重新申請在華註冊,完成註冊登記之日起方可開展輸華貿易。
海關總署公告指出,日本水產品進口申報時,應提交日本官方出具的衞生證書、放射性物質檢測合格證明和產區證明。另外,海關對日本輸華水產品實施嚴格監管,一旦發現不符合中國相關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或日方未能有效履行官方監管責任,將及時採取控制措施,切實保護我國民眾的健康安全。
國際問題觀察員董世國提到,日本單方面啟動排海以來,中國政府就立即暫停了日本水產品進口。這是根據世貿組織相關規定採取的緊急預防性臨時措施,但暫停進口不是最終目的。中方是要利用這段時間,實現對排海嚴格調查監督,並根據實際數據作出科學審慎的評估。一方面在福島核電站的現場核查;另一方面加強對中國管轄海域、進口水產品的檢查。生態環境部已經發布了2023年和2024年的年度公報,中國管轄海域內的監測沒有發現異常情況。
董世國表示,從去年以來,在中國的強力震懾下,日本接受了對排海的長期國際監測和中方獨立取樣檢測。今年舉行的第六輪中日經濟高層對話的成果清單中,日方進一步明確將會持續開展這些監測。中國專家定期去福島核電站附近獨立上手採集海水和海洋生物樣本的消息,有關部門和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都及時公布了結果。
特區政府:若政策調整 會作出公報
就傳媒查詢內地放寬日本食品進口管制措施一事,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6月30日發出以下聲明:
特區政府因應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放海洋計劃,為確保香港的食物安全和公眾健康,於2023年8月24日開始,禁止進口來自十個較高風險都縣的水產(包括東京、福島、千葉、栃木、茨城、群馬、宮城、新潟、長野和埼玉)。
福島核電站核污水排放的時間長度和規模是前所未有,因此,我們必需謹慎行事。
特區政府一直就有關問題同日方保持溝通,包括要求日本提供核污水排放的最新發展和科學證據,評核有否條件放寬現時採取的食物安全保障措施。如特區政府有政策調整,會作出公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