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招 雲
夏日周末,想在山水間覓一處清涼靜謐放鬆休閒。老人提到,就到茶盤洲走走,那棵古楠木樹下坐坐,空氣好又涼快。從縣城出發,經雩新公路往北,稻香隨風撲面而來,一會兒就置身於蜀水河畔幅大自然寫意的畫卷中了。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縱情於山水之間,總能讓你找到啟迪密碼。而在依山臨水的衙前鎮茶盤洲,那株靜立的古楠木,古往今來,總讓眾人神往。古人婚嫁送楠抱楠習俗,求的是男丁興旺子孫滿堂的彩頭,而訪楠抱楠要的是返璞歸真胸懷藍天的豁達。
茶盤洲三面臨水,探訪古楠木,必經一座石橋,橋間三五群人流連,凝望着印上了藍天、白雲、綠岸的蜀水河帶,天光雲影徘徊間,探尋問渠哪得清如許?微風吹,起漣漪,這水天相接的星河似金龍遊走,帶着思緒,尋源而去……此刻,橋上看風景的你,或許被定格成畫中人了。
孩子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在河邊眼勾勾地看着水面:「快來看,這河裏的魚,游得多快活呀!」循聲而去,小魚兒一群群在清靈靈的水裏,兩手合起一握,兩隻小魚兒便一改氣定神閒之態在小水團裏來回游動。一隻機警地把腰身一扭,一個向上的小拋物線就優雅地落回了水面,那劫後餘生的一跳肯定比得奧運選手得冠軍更慶幸。而另一隻身子更細的,哧溜一下從指縫間滑到水裏找群會合了,驚魂未定的牠說不準正和夥伴們講述着今日份兒「歷險記」。孩子們樂此不疲地與魚兒玩着貓捉老鼠的遊戲,一會兒用手逮、一會兒找個破婁子撈……卻難有魚兒上鈎啦﹗這些個魚兒,似乎比尋常的靈巧,定是常和野鴨、翠鳥、家鴨過招,偶遇中華秋沙鴨、鴛鴦也得鬥智鬥勇,練就了十八般武藝吧!
走在曲徑通幽的林間小道,置身於那嫩綠的、青綠的、翠綠的、黃綠的、亮綠的竹海中,大口呼吸富氧離子,每個細胞恰有久逢知己的歡愉,這片綠像老友一般接納了你的心聲,光影給乘風的竹葉插上了飛羽邀蝶競舞。此情此景,沉醉其中。忽地,我們的目光被緊緊地攫住了,那高大威猛的楠木王披着萬丈金光,好似從天而降的戰士,立天地之間,豪氣沖天,根抵地心,鎮守着小島,百年來任憑河水暴漲而茶盤洲卻安然無恙。那亭亭如蓋的綠蔭,居叢林之上,卻潤澤萬物,陽光透過它,化成了一滴滴溫和甜潤的母乳,滋養着林層下形態各異的生物。據考證,這株楠木植於宋代,樹齡一千一百年以上,高37米,平均樹冠27.5米,圍徑5.45米,要5個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圍樹一圈,2019年,在江西省首屆「十大樹王」評比活動中,獲得「江西楠木王」的稱號。
正當駐足仰望宋楠時,一個爽脆的童聲像春筍般從孩群間冒出:「你們知道嗎?前面就是我們家,這是我家大後院,聽說這片林子長着20多種樹,30多種伴生植物呢。看,這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活寶貝——楠木王,厲害吧!它叫閩楠,為國家二級珍稀漸危種,生長條件要求很高,在很多地方難長大,但在我們家這兒卻隨便長,這附近就有200多株。小心囉,可別折到了楠木苗了。」護楠心切的言語,透着股羨煞旁人的驕傲。熱情好客的老鄉招呼我們歇坐在樹蔭下的石凳上,擺上自製的楊梅、筍乾、苦瓜乾、花脆等小吃,悠然自得靜享時光。
小島上關於何氏祖宗愛楠護樹的故事十分有趣。康熙年間,何氏先祖遷居至此立下「楠木只種不伐,餘樹只護不損」的族訓回響於耳,縈繞着那一排排黃牆黛瓦的何氏老屋;光緒年間,何氏100多號男女老少對抗官吏誓死護楠的場景歷歷在目,「何氏人在,楠木在,這是我們的命脈」的承諾恪守於心;暴雪壓古楠枝斷樹損,何氏人拆門板、扛樓梯、搓麻繩合力救助,使斷木重煥生機。而今,面對不法分子威逼利誘,堅守祖訓不為所動,更有專職護樹員、娃娃兵、定位系統的多方守護。
人護樹誠,樹佑人堅。宋楠把何氏人對樹的愛意,埋在深根,展向蒼穹,刻進年輪記憶裏。它的根,向下扎,與竹、柏、樟、石楠等63株古樹的根一起緊緊交融,牢牢守護着這方熱土,豐澤生靈;它的枝幹,向上伸,開枝散葉,枝繁葉茂,洲上160餘戶人家風調雨順,人才輩出,古有進士,今有博士。這株宋楠不僅是何氏的鎮家寶,更是一張享譽八方的生態名片,引朋自遠方來;物種多樣的林子也被列為生態科普教育基地,儼然成了小朋友探究自然的樂園,童真野趣盡在其中。當地村民津津樂道說:「祖宗留個傳家寶,守住林子風水好,茶盤裏端穩楠木王,幸福生活萬年長。」
只管守着對大自然的敬畏初心,踏踏實實地享受大自然的真情回饋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