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明  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

梁海明  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及環境學系客座教授

(兩位作者同名同姓)

第35屆香港書展將於7月16日至22日假灣仔會展中心舉行,今年主題為「飲食文化・未來生活」,聚焦飲食與健康、文化與科技的交互關係。飲食,不僅是生活方式的反映,更是文化傳播與人心交流的重要媒介。並建「一帶一路」不斷深化,香港若可以「知食分子之都」為文化定位,發展美食外交,深化民心相通,將有助強化自身的國際吸引力,為未來成為「一帶一路」國際組織樞紐奠定人文基礎。

書展期間,一本由兩位同姓、同名、同城、同獲博士學位、同具教授頭銜的作者合著的新書《海明問海明:香港未來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的角色和方向》將正式出版。這對作者組合堪稱學術界罕見巧合,兩人現除了在香港的不同機構任職之外,也同在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任職,長期研究香港在區域合作中的戰略角色。本文即為該書一章節的延伸與整合,旨在從文化、經濟與制度三個層面,分析香港如何透過「知食文化」與國際組織發展雙軌並進,重塑其全球定位。

美食外交:民心相通的文化引擎

飲食文化早已成為國際交流中的一種「軟實力」。從日本的「和食外交」到韓國的「韓餐國策」,再到泰國政府推出的「泰精選」認證制度,各國無不視餐飲為提升國際形象與吸引外資的重要載體。香港作為亞洲著名美食之都,理應在這方面有更積極作為。

除了民間的「晚餐外交」之外,美食也是各國政府外交的潤滑劑。美食大國法國曾有一句名言:「敵人,並不存在,他們只是些還未與我們共進午餐的人。」美國華盛頓大學更曾開設「美食外交」課程,透過烹飪角度加深學生對國際關係的理解。「餐桌上,看得到政治的精髓。」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逾11年,涵蓋基建、商貿、金融、能源等眾多「硬聯通」領域,外界普遍視之為「硬實力」主導的戰略。但若要實現「五通」中最具人文深度的「民心相通」,仍需通過更多「軟實力」手段加以補足。而美食外交,正是其中極具潛力的一環。

「美食外交」雖然「軟」,卻能潤物無聲,營造深遠的後續效應。美食的影響力直達民間,既可獲取不同文化背景民眾的好感,也能引發更多互訪交流與合作意願。有外國公共外交期刊曾發表研究指出,若一國飲食文化豐富多彩,外國民眾對其整體印象會傾向積極。更重要的是,大力發展餐飲業亦可帶動旅遊、消費、文化創意等產業,創造直接的經濟收益與就業機會。

具體而言,香港可借鑒日本「COOL JAPAN」戰略,推動「港式飲食國際化」項目,由特區政府牽頭設立專項基金,支持本地餐飲品牌「走出去」。同時,建立「港選餐館」認證制度,參照米芝蓮或「泰精選」標準,為海外認可度高的港式餐飲品牌提供政策支持與融資配套。這不僅有助於提升本地餐飲業的國際形象,更能透過美食建立文化共鳴,推動與共建國家的民心互信。

此外,香港可強化飲食文化的影視呈現與敘事包裝,參照韓國《大長今》或日本《深夜食堂》的成功經驗,推出以飲食為主題的影視作品,融入中華文化與香港社會特色,提升國際觀眾對香港文化的好感度,為吸引國際人才與國際組織人員創造文化歸屬感。

國際組織:推動全球治理新定位

在此文化基礎上,香港更應着眼於制度與功能層面的提升,主動爭取成為「一帶一路」框架下國際組織的集聚地。當今世界治理體系正處於深刻調整期,能否吸引國際組織落戶,已成為衡量一個城市國際地位與軟實力的關鍵指標。紐約、日內瓦、布魯塞爾、東京等城市無不因其國際組織密集而成為世界級城市典範。

與之相比,香港雖具備「一國兩制」下的制度優勢、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中西文化交融的社會環境,卻在吸引國際組織方面發展仍有待突破。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是一個良好開端,但要形成規模與生態,仍需更全面的行動策略。

東京與布魯塞爾的經驗顯示,吸引國際組織的關鍵在於:第一,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包括租金補貼、稅收減免、行政協助與出入境便利;第二,重視人才配套,包括優質教育、醫療、交通與住房;第三,形成會展與辦公空間集中發展的總部經濟區。香港可考慮在西九文化區與北部都會區設立國際組織辦公基地,並配合文化設施與創科資源,打造「生活+辦公」的綜合空間。

北部都會區的規劃若加入國際組織專區政策導向,將有望吸引以數字治理、綠色金融、跨國仲裁為主題的國際機構落戶。同時,西九文化區亦可透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等國際合作平台,推動與各國駐港機構、商會、文化團體的交流合作,營造國際化生活與人文氛圍。

常態化國際會議:建立香港多邊平台功能

香港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已成為連結中國與共建國家的重要平台。未來應推動類似論壇常態化、專業化,涵蓋綠色轉型、金融創新、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等多個專題領域,並可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協作舉辦,使「一帶一路」合作平台從單一活動升級為全年無休的交流體系。

此外,特區政府可設立「國際組織引進專責辦公室」,統籌吸引與服務國際機構,同時推出「國際會議資助計劃」,吸引各類全球性活動落戶香港。這些政策配套,將有助於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業承擔、國際聯通」的發展機制。

從美食到制度 香港要有文化自信與政策主動

總結而言,香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應從飲食文化入手,打造「知食分子之都」,以軟實力推動民心相通;進而以制度創新與功能提升,吸引更多國際組織落戶,發展總部經濟;並透過會議常態化與區域合作,構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多邊對話平台。唯有在文化、政策與制度層面三管齊下,香港方能真正實現角色升級,為國家參與全球治理貢獻更多香港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