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稱美國與中國簽署一項貿易相關協議,國家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昨日透露,雙方進一步確認了框架細節,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申請,美方將相應取消對華採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自從美方4月初啟動關稅戰以來,朝令夕改、多次延後,背後的原因是濫施關稅令美國國內經濟受損,並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對於美方不斷聲稱取得成果,我們要聽其言觀其行,關鍵在於美方要回到互惠共贏的正確經貿關係上來,擺脫零和博弈的狹隘思維,才能真正達成穩定持久的良好貿易關係。
自特朗普4月初發動關稅戰以來,美方在貿易問題上反覆多變。例如,對於即將到來的7月9日「對等關稅」談判限期,白宮最新說法稱這個限期並不重要,不排除給予貿易夥伴延期。這種不確定性,充分暴露了美方在貿易政策上的隨意性和不穩定性。
今年5月10日至11日,中美於日內瓦會談,並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美方取消91%對華加徵關稅,暫停24%關稅90天,保留10%關稅;中方相應取消91%反制關稅,暫停24%關稅90天,保留10%關稅,並暫停非關稅反制措施。到了6月9日至10日,中美雙方在英國倫敦舉行經貿磋商機制會議,經過2天的談判,在原則上達成了一個協議框架。
但在一系列積極信號背後,美方的種種行為卻令人質疑其誠意。包括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宣布,在全球範圍內禁用華為昇騰AI芯片。這是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打壓,嚴重破壞了公平的貿易環境。此外,美方還持續在芬太尼問題上做文章,將其作為對華施壓的工具。在稀土問題上,中美本月在倫敦進行經貿磋商後,特朗普稱中方將恢復供應稀土及磁鐵,而中國商務部則表示,將持續加強稀土出口許可申請的審批工作。這表明,在稀土問題上,雙方仍在進行艱難的博弈,美方試圖通過貿易手段獲取中國的稀土資源,而中方則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保持着一定的靈活性。
對於美方不斷聲稱取得成果,我們要謹慎甄別其是否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中。中美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經濟規模巨大,其貿易關係的穩定與否對世界各國都具有廣泛的外部影響。中美建立制度性的貿易框架,既符合全球期待,也是對兩國元首通話精神的落實。然而,框架的進程和內容需要雙方以實際行動來推進。解決中美貿易問題的關鍵,在於美方要回到互利共贏的正確經貿關係上來,擺脫零和博弈的狹隘思維。正如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所說,「我們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落實兩國元首通話達成的重要共識,發揮中美經貿磋商機制的作用,通過溝通對話,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推動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這意味着,除了在談判桌上達成一致外,更需要在實際操作層面展現誠意。
中方始終以清晰立場和實際行動履行對中美日內瓦共識的承諾,充分體現了「言必行、行必果」的一貫原則。但美方在達成共識後仍持續釋放新的干擾信號,包括干預市場正常經濟活動、限制兩國企業正常的經貿合作等。這些舉措不僅違背合作初衷,更對深化共識形成了阻礙。
在中美兩國推動共識落地的過程中,相互信任是非常關鍵的。這種信任不應停留在口頭表態,更是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中。美方需要在談判層面拿出誠意,更要在經濟、人文、科技等各領域貫徹誠意。除了要按照承諾減少現有的限制性措施之外,還應停止出台更多的限制措施。因為中美合作的本質目標,是為企業營造穩定發展環境,唯有減少人為製造的不確定性,才能真正增強企業信心,形成互利共贏的長期發展格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