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莊太量表示,這幾年香港經濟經歷一些波動,但經過調整與努力,已步入正軌。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近日穆迪、標普及惠譽三家評級機構一致給予香港「穩定」的評級展望,其中穆迪更是由「負面」上調為「穩定」。有學者昨日指出,相關情況反映香港在全球經濟和金融不確定性增加之際,具備穩定前景的韌性。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分析,穆迪此次上調香港的評級展望,反映出兩個主要的因素:第一,大家對中國經濟韌性的信心仍在。即使面對貿易戰等挑戰,經濟及資產仍能維持較高的增長,以及出口表現仍然令人信心滿滿;第二,對香港財政狀況的看法較為客觀。參考政府最新公布的財務狀況臨時數字,2024至2025年綜合赤字為803億元,較修訂預算(872億元赤字)減少69億元,其中收入比預測增加1%,主要受惠印花稅及薪俸稅收入高過預期。他認為儘管香港仍有財政赤字,但3月情況的改善較預期為佳,主因當月股市較為活躍。

內地經濟回暖支持香港評級

莊太量續指,評級機構數年前已將香港的評級與中國的經濟狀況掛鈎,當中國經濟出現下行或任何不利消息,香港的評級或展望也會跟着同步變動,因此內地經濟回暖對香港評級有強大支持。同時,去年外匯基金錄得2,190億港元投資收益,也大為增加香港財政狀況的穩健性, 以政府的償債能力來評價則更加穩固。因此,評級展望從負面上調回穩定。

事實上,三大評級機構對香港發債的評級,對融資成本具有很大的影響,如果評級較好,融資成本就會大幅降低。莊太量指, 就香港而言,這幾年經濟經歷一些波動,但經過調整與努力,已步入正軌。從國際金融中心指數來看,香港最近以760分蟬聯全球第三,比排第二位的倫敦僅少2分。

真實數據顯港經濟重上正軌

莊太量強調,像穆迪這些百年老店級別的評級機構,其實一定會維持其公平性,因為它們必須獲得包括美國政府在內的權威支持,才能擁有信譽。「這帶來一個啟示,無論持何種立場,人們在看待經濟時,應該以數據為依據。不要只看街頭的商店數量或是某些意見領袖的意見,因為經濟的真實狀況是要依靠數據來判斷的。」

此外,這次反映國際評級機構對香港的評價也是正面的,從財務狀況來看,香港的還款能力比美國更健康。儘管美國不斷印鈔,試圖應付巨大的赤字,但其負債比例卻仍在持續擴大。「如果美國不是一個大國,且這樣運作下去,其信用評級早就應該更低了。」

穆迪在本月16日將美國主權評級從「Aaa」下調一級至「Aa1」,評級展望由「負面」調升至「穩定」。穆迪預計到2035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負擔將升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