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產業集聚區,國家級經開區對帶動產業升級、優化供應鏈布局意義重大。圖為位於山東省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黃島基地,工人加緊趕製外貿訂單。資料圖片
●方案支持經開區與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圖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一景。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國家級經開區是外貿外資的「第一梯隊」,是「投資中國」的優先選擇,也是制度型開放的重要平台。商務部日前印發《深化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創新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在27日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工作方案》共提出四個方面16項政策舉措,包括鼓勵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等領域外商投資,支持數字服務出口,支持「數實融合」等。未來將支持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拓展外資來源,促進在華外資企業再投資。

加大先行先試授權 規範管理制度

「對外開放方面,工作方案鼓勵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等領域外商投資,支持數字服務出口,建設內外貿融合發展產業集群、國際樞紐物流中心。」凌激說,同時加大先行先試授權,支持經開區與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加強招商隊伍建設,優先安排品牌活動等。此外,指導落實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再投資遞延納稅政策。

作為產業集聚區,國家級經開區對帶動產業升級、優化供應鏈布局意義重大。「為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將支持布局產業科技創新平台,加強商業轉化、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聯動發展。同時,支持重大技術改造和大規模設備更新,發展服務型製造,孵化未來產業,建設高標準數字園區、智能工廠、算力基礎設施等。」凌激說。

數據顯示,目前全部國家級經開區中,有外資企業超6萬家,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9.9萬家;2024年全年實際使用外資272億美元,進出口10.7萬億元人民幣,分別佔全國的23.4%和24.5%。

凌激表示,未來商務部將在要素保障、安排改革試點任務、下放經濟管理審批權限等方面提供更大支持。同時,指導國家級經開區進一步建立權責清晰、規範高效的現代開發區管理制度,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市場化運作水平。

促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聯動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朱冰則表示,未來將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以及加快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即圍繞「一個加強、三個加快」4方面,出台支持國家級經開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具體措施。

目前,國家級經開區擁有超過700家國家級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佔全國的18.3%。「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聯動。」朱冰說,比如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區內企業牽頭打造產學研創新聯合體;支持有條件的經開區設立離岸創新基地,探索海外研發、境內轉化等。

加快未來產業前瞻性布局

此外,還將圍繞傳統產業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等需要,支持國家級經開區開展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招引和培育 「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做強鏈主企業,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朱冰說,下一步還將支持國家級經開區創建未來產業孵化器和先導區,加強未來產業的計量體系和能力建設,加快未來產業的前瞻性布局。

強化「制度型開放重要平台」定位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對香港文匯報提到,迄今為止,中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已經超過40年時間。作為對外開放的園區,各地的經濟開發區始終走在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前列,不僅對加快對外開放起到了引領作用,對拉動國內經濟增長帶來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

白明認為,這次的《工作方案》,進一步強化其作為「制度型開放重要平台」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讓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未來發展有了新的方向,比如打造新質生產力,尤其是結合了AI技術等高科技元素的高標準數字園區、智能工廠以及未來產業等。

《工作方案》重點舉措

一、對外開放方面

●支持具體產業:鼓勵生物醫藥、高端製造等領域外商投資,支持數字服務出口,建設內外貿融合發展產業集群、國際物流樞紐中心等。

●為經開區賦權賦能:加大先行先試授權、支持經開區與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加強招商隊伍建設、優先安排品牌活動等。

●涉及財稅:指導落實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再投資遞延納稅政策。

二、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

●支持國家級經開區製造業發展提質升級、「數實融合」,包括支持重大技術改造和大規模設備更新,發展服務型製造,孵化未來產業,建設高標準數字園區、智能工廠、算力基礎設施等。

三、管理制度改革方面

●涉及企業關注的問題有「高效辦成一件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包容審慎監管、智慧監管等內容。

四、要素保障方面

●支持各地為國家級經開區單列年度土地指標,允許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支持產業項目,支持開發建設主體上市融資等。

●鼓勵各地創新發展模式,加強資源要素整合,提升綜合利用水平。

●經開區將開展學校、企業「雙元制」教育,積極培養產業技能人才。

●鼓勵發展綠電、創建碳達峰試點園區,促進減污降碳等。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

國家級經開區40多年發展成就

●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外貿外資「第一梯隊」的地位進一步鞏固。232個國家級經開區中,共有外資企業超過6萬家,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9.9萬家;2024年全年實際使用外資272億美元,進出口10.7萬億元人民幣,分別佔全國的23.4%和24.5%。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經濟實力和綜合配套優勢顯著增強。經開區裏的各類經營主體已經超過了490萬家,其中包括7.3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8.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

●主動服務區域協調發展,帶動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建設。2024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經開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65萬億元人民幣和工業生產總值3.73萬億元人民幣,分別達到了東部地區經開區的67%和74%。

●創新優化管理體制,建設一流營商環境。約60%的國家級經開區內設機構數量不超過10個,可為企業提供全流程、高質量的便捷政務服務。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