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國家統計局27日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170.2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4%。此間專家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展望5月,由於中美貿易談判出現積極信號,短期外部環境的改善將有助於積壓訂單的去化。
數據顯示,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022.8億元,同比下降4.4%;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596.4億元,增長1.1%;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429.2億元,增長2.5%;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706.8億元,增長4.3%。1—4月份,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5,549.3億元,增長8.6%。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解讀前4個月工業企業利潤數據指出,「兩新」政策效應持續顯現。1—4月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用足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推動「兩新」加力擴圍政策繼續顯效。在大規模設備更新相關政策帶動下,專用設備、通用設備行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3.2%、11.7%,合計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0.9個百分點。其中,電子和電工機械專用設備製造、通用零部件製造、採礦冶金建築專用設備製造等行業利潤快速增長,增速分別為69.8%、24.7%、18.3%。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效果明顯,家用電力器具專用配件製造、家用廚房電器具製造、非電力家用器具製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7.2%、17.1%、15.1%。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前4個月1.4%的增速較一季度上升0.6個百分點。4月份,當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較3月上升0.4個百分點,表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恢復速度有所加快。
從主要分項看,1—4月份,製造業利潤增速同比增長8.6%,增速較一季度上升1個百分點,高出整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7.2個百分點,為規模上工業利潤增長提供了最主要的貢獻。
高技術和裝備製造業引領作用突出
此外,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繼續發揮引領作用。1—4月份,裝備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1.2%,較一季度加快4.8個百分點;拉動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3.6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利潤同比增長9.0%,較一季度加快5.5個百分點,增速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7.6個百分點。
不過,馬泓提醒,由於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國內需求不足、價格水平走低的問題依舊比較突出,工業企業經營效益實現全面恢復尚需時日。1—4月份,工業產成品周轉天數為21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超過70天,均高於去年同期水平,表明工業部門資產周轉面臨壓力,影響企業進一步有效擴張。1—4月份,國有控股企業營收和利潤增速均有所下降,需要更多支持政策幫助困難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馬泓表示,展望5月,由於中美貿易談判出現積極信號,短期外部環境的改善將有助於積壓訂單的去化,帶動工業生產和出口增長,進而提升工業企業利潤增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