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康敬)「我前段時間到廣州參與華僑新村奠基70周年相關活動,感受很深,看到70年前,當時擔任廣州市副市長的祖父推動籌建的華僑新村如今的面貌,也看到國家對華僑的支持。」黃楚基說。

黃楚基的祖父黃長水,生前是香港早期最出名的愛國人士之一。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黃長水投身菲律賓僑界愛國運動,參與組織了一系列抗日募捐籌款活動。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祖國全面抗戰打響,黃長水積極參加了由著名愛國僑領李清泉發起、組織的菲律賓華僑援助抗敵委員會,並擔任了菲律賓西黑人省分會副主席,全力策勵僑眾開展愛國運動,以人力物力援助政府抗敵禦侮。

抗日戰爭勝利後,黃長水又支援祖國人民解放事業。當時,解放區物資缺乏且當地的土特產又滯銷,黃長水參與組織了新中公司,先後兩次用輪船運輸汽油、柴油、卡車、西藥、橡膠、輪胎和紙張等解放區缺乏的物資到天津塘沽港。此後,該公司繼續與解放區進行貿易,增強了解放區的物資供應,也幫助拓展土特產的銷路。

在新中國成立後,黃長水代表愛國華僑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成為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1949年10月1日,黃長水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回到香港,他率先在永樂街泉昌有限公司樓房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

福建中學組建港首支學生升國旗儀仗隊

1963年,黃長水的兒子黃光漢回港繼承泉昌家族企業。1988年,黃光漢獲委任為香港福建中學校監,歷任廿載之久。原本以為人師表作為人生理想的黃光漢,對教育事業情有獨鍾,為福建中學發展傾盡心血,披荊斬棘,成功地在小西灣和觀塘建立第二和第三間福建中學。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後,黃光漢在福建中學迅速組建起全港第一支學生升國旗儀仗隊,前教育署還以小西灣福建中學整套規範的升旗儀式為標準,向全港中小學推廣普及,成為全港各校的楷模。

黃光漢連續三屆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後成為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僑聯顧問,他也曾擔任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香港僑界社團聯會副會長、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創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