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隨着中國美術斷代史和區域史研究的深入,明清廣東畫史逐步進入研究者的視野。作為從業人員,朱萬章發現當前美術界學術視野不斷開闊,曾經被忽視的廣東人物畫乃至文化史也逐漸受到大家重視,「這其中,香港的學者著作及研究也很重要。」
身為四川人的朱萬章,1992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歷史系,他長期深耕嶺南畫史,曾在廣東省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工作多年,後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擔任研究員,一直堅持明清以來書畫鑒藏與研究、美術評論、出版、教學及展覽策劃等工作。「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我主要是做書畫的策展、徵集以及自己的學術研究。」他認為,當前的工作正是對自己此前在廣東省博物館和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學術研究的延伸。來港工作後,他有機會與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國家的學者頻繁、深度交流,也看到了更多海外博物館所藏的中國繪畫,開拓了國際化視野,也促進了相關研究的推進。
在講座之餘,朱萬章還向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捐贈了389冊美術圖書文獻,包括他自己的多部著作,這些圖書已在美術館圖書文獻館上架,讀者可以到館借閱、閱覽。據悉,此次活動為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美讀之鏡」系列講座今年的第二場,而美術館6月14日還將邀請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副院長陳彥青主講「中國傳統藝術中的色彩」,下半年還將陸續舉辦3期講座,有興趣的讀者可通過「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公眾號預約報名「美讀之鏡」系列活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