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正在熱展中,為歷年來對於嶺南畫派最為全面的呈現。觀眾不僅可以品味嶺南派大師名作,更能觀賞到新時代下承繼嶺南畫派藝術精神的當代作品。這些作品具備鮮明的時代特徵,正展現出「其命惟新」的核心意涵——在守正中創新,在開拓中前行。
上世紀九十年代,整個中國社會的奮發之氣凸顯,由藝術家黎明創作的雕塑《崛起》無疑是對時代風貌的深刻呼應。前來看展的工程師楊佰成對這一雕塑作品十分喜愛,他認為這一雕塑可以明顯看出三位登山者的胸廓放大,「讓人感到經歷了一番努力登山成功的興奮」。他認為拋去技法上的討論,嶺南派的作品在精神內涵上也頗為注重對於時代情緒的反映。
由馮少協創作於2018年的作品《海上絲綢之路》在展區內一度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欣賞。這幅作品顏色鮮明而厚重,給人以十分鮮活的「迎風破浪」之感。楊佰成對這一作品亦表達喜愛,他指出,這一作品將堅實的船體塑造得十分逼真,讓人可見到嶺南派大師、中國油畫之父李鐵夫的影響。「雖然這幅畫是很新的作品,但我感覺其感染力不遜色於早期前輩大師的作品,甚至更為強烈。」
生命力不朽 傳承中創新
在「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的現場,觀眾隨U形時間線的迴廊穿越嶺南畫派的輝煌歷史,難免感慨一幅幅「大師之作」的經典和持久魅力。然而,歷史之外,嶺南畫派真正的生命力更在於其「創新」的靈魂不滅,新一代的藝術家們用自己的藝術探索不斷定義嶺南畫派的當代影響。
藍天畫室的創始人黃振賢和學生一同在展覽的第六版塊「百花爭妍」觀展時,對方土於2004年創作的作品《人類的朋友》評價頗高。他向學生講解道,這幅畫的用筆看似隨意,但筆鋒中全是「控制」;在畫面主體的邊緣,可以明顯看出嶺南畫派的「渲染」技法。他點明很多嶺南派畫家尤擅駕馭「墨的濃淡」,在這幅畫作左側打造出的「透」感,正是駕馭這一技法嫻熟又結合了當代技法創新的實證。
市民冼小姐在該展區觀展時表示,看過不同類型的作品後更加感受到經典作品的可貴,她尤其被中國畫中簡單筆墨勾勒出的山水打動,她說:「這可能是現在一些很新的作品難以做到的。」
葡萄酒從業者張兆馨表示自己一向喜歡觀賞美術作品,此次來到展覽現場頗感驚喜,她尤為鍾愛其中一幅以大面積淡墨渲染的作品,「當你長時間地注視,這種灰色會越來越加深。」她認為這也是嶺南畫派作品的一大魅力,因為敢於留白,反而令人印象深刻。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