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日前,港鐵將軍澳線在下班高峰期故障,導致該線停駛逾5小時,引起多區交通混亂,嚴重影響沿線通勤市民。這已是港鐵今年第三宗長時間服務受阻的事故。香港作為全球最依賴公共交通服務的城市,港鐵系統又是其中最重要的骨幹,必須進一步避免同類事故接連發生,並有效提升事故應急處理能力。

長期以來,港鐵以超高的準點率在全球鐵路系統中名列前茅。但與此同時,受限於地形狹窄及土地資源匱乏,香港路面交通的承載力一直有限。根據運輸署《交通習慣調查》,香港超過九成的出行人次都依賴公共運輸,為全世界最高,其中港鐵每日須承載近五成的公共交通運輸任務,每每港鐵發生事故,必然令多區交通壓力倍增,嚴重影響市民出行,因此港鐵保持正常運作、避免事故頻頻,更顯重要。

提升應對 防事故重演

誠然,任何機械系統都存在故障的風險,無法確保絕對的暢順運作,但近來的幾次事故,反映港鐵在應急機制和風險管控方面的嚴重不足。將軍澳線事故發生後,港鐵在應對中暴露出訊息發放不及時、接駁路線安排不合理、站內指示不清晰等一系列問題。根據港鐵東鐵線工程車的事故報告,2月5日工程車事故發生後,港鐵公司未有因應製造商的操作指引,提供針對性的復修程序。這也突顯港鐵在故障風險管控方面存在管理缺陷,致使前線人員無法有效處理危機。

故此,港鐵需要認真總結幾次事故中應對機制和管控風險具體環節的問題,從管理層面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從機制和資源配置多方面入手,根本改進事故暴露的問題,有效防止同類事故反覆發生。

因應幾次事故,港鐵須根據「服務表現回贈」機制罰款1,920萬港元,於周末提供半價「感謝日」,並通過官方應用程式「MTR Mobile」為乘客提供積分作為額外回饋。

首先,將軍澳線故障發生於工作日的下班高峰期,選擇在周末推出半價優惠,未能充分體現對受影響沿線居民的補償和歉意。第二,許多市民並未使用港鐵的手機程式,回饋積分的做法亦不能盡量讓受影響市民受惠。故此,港鐵應更加及時地在就近工作日,為受影響線路出入閘的市民提供優惠,才能更好地體現負責任的態度。另一方面,將補償方案命名為「感謝日」實屬不當,難免令市民誤會港鐵推出計劃的用意,弄巧成拙。

加強監管 精準補償

而在現時實施的「服務表現回贈」機制中,只有在列車延誤、暫停等問題超過31分鐘時,才會觸發罰款機制。未來,一方面可考慮為機制引入更多考量因素,包括受影響人數、事故影響服務時長等;另一方面,除了為繁忙時段事故訂立1.2倍罰款之外,針對高峰期事故,應降低罰款門檻,例如在繁忙時段列車服務延誤超過10分鐘即須罰款,以進一步提升港鐵對高峰時段運營可靠性的重視。除此之外,相關機制可引入針對同類事故的罰款機制,對一定時間內發生同類事故進行罰款,促使港鐵在事故後認真檢討原因,避免同類事故發生。

在過去的2024年,港鐵經常性業務利潤達72.1億港元,同比增長68.4%。港鐵在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使其成為業界典範。但其商業模式之所以取得好成績,本質還是基於香港市民長期以來對港鐵服務的高度評價與信任。港鐵須以更負責任的態度,認真檢視近來事故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從管理、運作、應急層面一一改善,才是不辜負市民長期信任的負責任態度,也是對市民的最好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