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議員(右)和總裁畢堅文昨日向傳媒介紹兩款機械人。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茗)全球經濟正在轉型,「出海」已成為香港及內地企業突圍而出的策略。早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團訪問卡塔爾、科威特,為兩地企業搭橋開拓中東市場,並帶來豐碩成果,充分體現香港「超級增值人」角色。不過,在發展國際市場時,總容易遇上「水土不服」,故生產力局上月成立「The Cradle 出海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技術、市場對接、產品開發等支援。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昨日表示,中心成立至今已收到28間企業有關出海服務的查詢,顯示市場反應積極。

成立月餘收28企業出海查詢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指出,目前面臨深度重構的全球經濟,創科產業發展得到國家大力推動,「出海」已經成為許多兩地企業的重要發展策略。當中的高質量、創新、綠色、人才是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生產力局的「出海服務中心」上月11日正式成立,提供技術支援、國際標準對接、人才培訓等全方位支援,與中關村京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及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助力企業拓展全球市場。

該中心至今已與超過20個機構建立合作,並接獲28宗企業出海查詢,當中18宗為香港公司申請,7宗為內地公司,剩餘3宗為海外公司。此外,中心在東莞、香港、廣州、惠州等11個灣區城市舉辦13場集思匯,組織多場內地及海外的展覽及考察團,協助企業開拓全球網絡。

畢堅文表示,中心主要提供「出海6招」助應對挑戰,包括智能生產,協助遙距工廠管理自動化、政府資助計劃如BUD、EMF等諮詢服務等(見表)。生產力局表示,「建立出海服務生態」是今年聚焦的工作重點之一,將透過「出海服務中心」打造全面出海服務生態圈,但暫未有定下KPI年終目標,對企業亦無特定的審批標準或限制,強調會根據企業的個別實際情況,其出海需求及市場需求,提供相應意見。

陳祖恒指出,美國關稅霸凌行為導致中小企業面臨生產線不確定性增加、成本上漲,「因為唔知嗰客幾時落單或唔落單,唔知道幾時買(物)料或唔買(物)料,啲船又唔知幾時嚟,係大船或細船,」儘管這個局面難以控制,但製造其他出路以減低不穩定性的影響至為重要,故國家產業與其他經濟體系的合作,雙方共同尋求穩定性。

此外,生產力局去年於大灣區為逾百個企業進行出海項目,當中約半數與測試相關,其次是製造、技術開發、業務拓展等。在業務交流方面,生產力局於杭州、內蒙古等地舉辦內地展覽及考察團,與當地企業代表交流意見,深入了解行業最新發展趨勢,並促進內地城市的合作。該活動不僅在內地舉辦,海外的展覽及考察團亦同樣進行,生產力局帶領團隊到訪卡塔爾、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地進行深入交流。

為了接觸更多企業,「The Cradle MeetUp」將會每季度舉行,務求加強中小企了解自身需求及對接,生產力局將與大學合作推出「線上出海自我評估」工具。

生產力局助力企業出海6招

●智能生產:工廠管理自動化

●資助計劃:包括BUD、EMF等政府資助計劃的諮詢

●專業服務:提供財務、法律、人才等諮詢

●國際標準/測試服務:提供國際標準及測試

●技術研發/評估:提供研發支援、應用及科技評估

●培訓及實地考察:職工技術培訓,企業參訪,人際網絡的建立及實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