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朗普為首的美國保守派,將高等教育形容作自由主義意識形態溫床,意圖將其摧毀。 美聯社
●哈佛等多間美國知名大學正面臨政府打壓。 路透社

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聯邦法院早前頒發臨時禁令,阻撓總統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華爾街日報》指出,今次哈佛與特朗普政府的戰爭遠未結束。特朗普政府有意以行政手段,打壓包括哈佛在內的多間美國知名大學,即使學校日後贏得訴訟、恢復招收國際學生,政府仍可透過削減聯邦資金、撤銷免稅地位等方式,加劇大學財政壓力。

報道回顧稱,特朗普政府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可謂有備而來,連串措施前所未有。國土安全部長諾姆上月底忽然要求哈佛大學,發送所有持學生簽證的國際生合計8類詳細資料。其內容包括簽證持有人是否「剝奪其他同學或大學教職工的權利」,是否有人「因為危險或暴力活動離開哈佛」,顯然有意指責哈佛存在所謂「反猶太主義」。哈佛大學在4月30日截止日期當日,向國土安全部發送多達數千頁的文件。

哈佛動用近20億資金

呈交文件僅一周後,國土安全部一名法律官員又警告哈佛大學,批評校方提供的資料不充足,又特別備註索要4類詳細資料,包括國際生的非法活動、剝奪他人權利行為等。校方表示他們在一周的期限內呈交資料,國土安全部卻聲稱哈佛大學拒絕提供所需資料、無視該部的後續要求,因此即時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國際生資格。

特朗普政府也頻繁出手,威脅取消哈佛的免稅地位。特朗普上月底上公開聲稱,哈佛大學不值得價值22億美元(約172億港元)的聯邦撥款。教育部長麥克馬洪本月初也致函校方,警告該校不得再申請聯邦補貼,聯邦政府不會提供任何類型資金。

連串針對性措施令哈佛面臨財政危機,校長加伯表示,校方會緊急動用2.5億美元(約19.6億港元)資金,在尋求到替代資金來源前,暫時彌補研究經費損失。哈佛大學文理學院院長胡克斯特拉承認,即使哈佛在國際生相關訴訟中勝出,聯邦資金規模也難以恢復如初,「聯邦政府各項舉措引發的變革,至少未來一段時間內都無法逆轉。」

學者:長期衝突難以解決

芝加哥大學法學教授胡克解釋,美國的研究型大學運作模式是二戰後創立,政府和軍方將研究任務交給學校,提供資金協助研究。這種模式幾十年來運作良好,但日益受到美國保守派勢力攻擊,他們將美國高等教育形容作自由主義意識形態溫床,特朗普政府正是設法以極端方式將其摧毀。

胡克坦言,哈佛大學的最終難題在於,它無法相信特朗普政府會誠心就學校的未來展開談判,校方不論「跪低」還是抗爭,都難以解決與聯邦政府的長期衝突,「特朗普政府針對哈佛大學的做法,不但會衝擊這間名校,更會對全美高等教育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