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操 傑生會會長 教聯會理事

香港國安法實施將近5年,是香港「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的重要里程碑,不僅是法治進程的關鍵轉折點,更是實踐「一國兩制」的重要制度保障。2024年3月生效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進一步完善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體系,與香港國安法形成協同效應,築牢維護國家安全的防線。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4年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重大戰略思想,強調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在此框架下,國安教育被賦予了重大使命,其不僅是法律知識的傳播,更是培養青年國家意識、法治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途徑。

豐富學習模式 更好理解國安

事實上,香港經歷修例風波,重回正軌後,加強國安教育更顯迫切,而中小學階段是價值觀、法治觀塑造的關鍵時期。今年適逢中日《馬關條約》簽訂130周年及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重大歷史節點為國安國情教育提供了深刻素材。透過學習歷史,分析國家安全與主權完整的脈絡,能夠讓學生理解國家安全對國家發展的深遠影響,更好地理解國家安全的缺失必然導致社會動盪,明白「國安才能家安」的真理,增強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真正的法治教育應當涵蓋認知、情感和實踐層面,不僅讓學生了解法律是什麼,更明白法律為什麼重要,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踐行法治精神。因此,在香港國安法實施5周年的紀念活動中,學校除了透過升旗儀式及國旗下講話弘揚愛國精神外,亦不能忽略後續的深化與拓展學習。為了更有效推動法治教育,學校需從形式到內涵創新,以生動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法律背後的價值和意義。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推出的「探索·活學憲法及基本法」網上工作坊就是一個成功範例:通過角色扮演、法律知識闖關遊戲等形式,學生能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法律的核心概念。這種互動模式不僅提升學習興趣,更能讓知識潛移默化地融入學生的認知。

除理論學習外,實踐亦是國安教育不可或缺的環節。學校可組織學生參觀法院或國家安全展覽廳,並邀請法官、警察等專業人士以真實案例講解法律條例。而香港警隊的「少年警訊」計劃可進一步擴展至國安教育領域,通過模擬執法、網絡安全工作坊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法治的運作。這種從做「中學」的方式,能深化學生對法律的理解,並強化其守法意識。

積極實踐內化法治教育

法治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將法律精神內化為行為準則。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網絡安全已成為國安的新領域。法治教育需結合資訊素養,教導學生辨識網絡謠言、遵守法律。比如在課堂分析「網絡謠言」案例時,學生不僅學習香港國安法相關條文,更需培養批判性思維,拒絕傳播不實訊息。這種能力的培養在現今社會尤為重要,有助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同時,透過情境化學習,學生深刻體會法律與生活的聯繫,能從情感層面認同法治價值,進而自覺踐行。這種內化過程,是法治教育能否真正扎根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