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浩鳴 立法會議員
香港作為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大都會,擁有豐富的歷史遺產和多元的宗教文化資源。近年來,隨着全球旅遊趨勢從單純的購物觀光轉向更具內涵的深度文化體驗,香港亟需重新審視自身獨特的文化資源,特別是豐富多元的宗教文化遺產。這些承載着歷史記憶與精神價值的宗教場所,不僅見證了香港在中西文化交融中成長的軌跡,也蘊含着推動旅遊業深度發展的巨大潛力。
全港擁有超過1,200間宗教場所,多種宗教信仰和諧共存,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拼圖。從香火鼎盛的黃大仙祠,到哥德式風格的聖約翰座堂,這些宗教建築既是信仰的象徵,也是鮮活的歷史博物館,默默訴說着香港由昔日的小漁村蛻變成現今大都會的歷程,見證不同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的交融和共生。
提升參與度和科技應用
然而,當前本港宗教旅遊的發展有待改善,例如旅發局「寺廟之旅」專頁內容偏重於佛教和道教場所,未能全面展現多元宗教文化的面貌;至於旅行團,到景點後多數也只是讓遊客走馬觀花,「打卡」後就離開,缺乏深度探索。這與當下遊客追求文化沉浸與心靈富足的需求存有明顯落差。要改變這個局面,特區政府可借鑑其他地方的成功案例,開發別具特色的體驗模式。
日本高野山的寺廟宿坊體驗讓遊客入住千年古剎,參與晨鐘暮鼓、坐禪抄經等活動,每年吸引數十萬名國際遊客到訪。內地江西九江東林寺則從2005年開始舉辦「淨土文化夏令營」,二十年時間裏已將該活動打造為全國知名的宗教文旅體驗品牌。梵蒂岡博物館則運用AR技術深化教堂建築的解讀;耶路撒冷串聯三大宗教聖地,打造跨宗教的「朝聖路線」。這些案例證明,成功的宗教旅遊需結合參與式體驗與科技應用,創造更深層的文化連結。
要有效推動宗教文化旅遊的發展,政府的政策支持與統籌協調至關重要。特區政府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應研究發掘宗教文化旅遊資源,詳細規劃與推廣。此外,特區政府應設立專項基金,支援宗教場所的設施優化、文物保護及體驗升級。不過,與此同時,在發展宗教旅遊的同時,要確保宗教場所的功能不受影響。
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在體驗活動的創新設計方面,特區政府應與宗教場所合作開發特色項目,例如與寶蓮禪寺合作推出「一日禪修」或者「禪修體驗日」,結合坐禪、茶道與素齋等活動體驗;在大型基督教場所則可策劃「聖樂欣賞會」,透過悠揚的音樂演奏結合建築藝術講解,滿足遊客對文化探索和心靈滋養的雙重需求,有效地提升宗教旅遊的吸引力。
展望未來,本港宗教文化旅遊的發展應該緊扣「深度體驗」、「多元共融」和「科技賦能」三大核心,透過系統性開發和創新思維,為旅遊業開闢新路徑,向世界展現香港中西文化交融的獨特魅力,進一步令香港成為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