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業 中國房地產評估師、英國特許測量師、香港測量師、澳門房地產評估協會會員、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產業協會副會長、香港上市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近期銀主盤相關消息再次成為市場焦點,其中關於太古城中心三期和四期寫字樓銀團貸款續期事宜,以及上環商廈299號皇后大道中傳出全幢被銀主接收的報道,更反映商舖售價和租金大幅下調後,昔日銀團貸款不易續期、銀主根據最新估價收緊借貸條件,使續期貸款困難重重。
在高峰期購入物業的業主,由於租金水平大幅回調且出租率下降,加之近年利息處於較高水平,不少商廈收支不能平衡,削弱業主持貨能力,在沒有選擇之下只能斷供,導致銀主強行收回物業。
其實銀主盤的共同特色是「資不抵債」,收回再轉售的價格不足填補貸款金額、利息欠款以及行政開支。銀主盤即使成功售出該類物業,借貸機構仍會蝕錢收場,由於手中資本額減少,借貸政策就會趨向保守,同時嚴重影響這些機構未來的放貸能力和信心。
拆息回落利資金進場
不過,在連串壞消息中,最近經濟層面出現一些利好消息。首先是中美關稅戰暫停,雙方暫緩執行某些關稅條款90天以及初步敲定暫行稅率,一掃四月初以來的貿易不明朗因素,促使兩國貨物付運暫時得以恢復。再者,雖然美息未有回跌跡象,但是港元同業拆息已出現大幅下調,有助市民和企業減少借貸成本。利息和樓價永遠呈現相反方向運行,利息大幅回落有助經濟復常,樓宇價格回穩和儲蓄資金進入樓股及債市。
關稅戰暫停助穩舖市
在中美關稅戰暫停和本地利息回落下,不少業主、投資者及商業銀行家均關注工商舖市埸會否止跌回升,銀主較易以「平手價」成功售出物業以減低損失和縮短成功售出所需的時間。
要回答這一疑問,大家必須明白大手物業投資者的投資邏輯。那就是以最低的投資額盡量加大借貸比例,爭取最優惠借貸條件以贏取最高利潤。這些投資者的投資期限一般不多於五年,全期平均年回報率不低於5%,希望以最快的脫手時間、最高的借貸比例以及最低的利息支出來獲取最高的回報。
當經濟周期上行、利息率水平不高和此類物業剛需穩定時,物業價格便會穩步上揚,不需以大幅溢價購買且轉售時能輕易地以市價成交,投資者便不難以「高槓桿」比例獲取最高的回報。
縱然一些利好因素已經出現,畢竟大手物業投資是中長期工具,因此有滯後的屬性。投資者應先觀察一段日子,待銀主盤源逐步退潮後再審視銀行對工商舖借貸取態是否正面,不宜貿然下注。
市場年內或迎重要拐點
筆者預料年內大手工商舖交易仍會以銀主貨為主導,其活躍程度如成交速度和交易價位則視乎本地利息是否持續回落、中美關稅最後協議內容以及本地經濟情況等因素。不過,低利息因素已催旺股市、加速內地和海外企業來港上市,大量資金湧港將加快經濟復常步伐,振興工商舖物業剛需,是後市轉向的重要拐點。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