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西城

在香港電影界,昔日有一個人物堪稱無人不識、無人不曉。可他不是什麼大明星、大導演,而是戲服設計大師孔權開。上世紀七十年代,嘉禾、邵氏兩大電影公司對峙,兩間公司的工作人員為了飯碗,不要說表面上不相聞問,私底下也甚少往來。孔權開,本事真大,不獨在兩家公司往來自如,甚且大做其生意,財源滾滾來。邵逸夫爵士對着他,笑臉迎人,鄒老闆(鄒文懷)惟恐侍候不周,孔權開在兩大電影巨子心中,是絕對不可得罪的人物。

為什麼會這樣子?孔權開的鈔票比兩位大老闆更多嗎?當然不是,那是什麼呢?簡單言之,便是他設計的服裝作怪。原來那時候,兩家電影公司爭相拍攝古裝片,因而需要大量戲服,孔權開乃古裝戲服專家,縫製的戲服,手工、布料都遠比人家優勝,價格也公道,兩大公司拉攏惟恐不及,又怎敢怠慢他。孔權開的生意愈做愈大,大得連台灣的電影公司都爭相巴結,請孔老闆做戲服。有一段時間,生意太多,忙至不可開交,自己也得幫上一把。到了後來,電影公司以外,電視台古裝劇集裏的男女演員戲服,統統由他一手包辦。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認識了孔權開。個子不高,見人嘴角掛笑,慷慨好客。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這十年間,孔權開在電視台所賺的鈔票,當以數百萬計,真有那麼多嗎?孔權開笑笑說︰「哪有這樣多?數額可能有,純利哪有!」見我臉露狐疑之色,孔老闆解釋︰「數額大,所賺不多,但是師傅手工已佔了大部分,加上布料、器材,七除八扣,你說能賺幾多!」言下之意,中看不中用。我的恩師羅斌先生說過︰「老闆說的話,不能盡信!」誠夫子自道也。

孔權開人稱「裁縫仔」,廣東高要人,父在廣州開服裝店,南來香港,改營唐裝,生意大好,輟學助父。上世紀六十年代古裝片興起,《妲己》副輔導王星磊見孔權開年輕有為,納歸旗下,在影城做戲服,從此開啟戲服企業,贏盡口碑,幾壟斷港、台影圈服裝生意。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古裝電影衰落時,孔權開順應潮流,北上創業,初期生意勉可,孟嘗好客,風流自賞,風光不再。

8年前,重逢於尖沙咀頂好酒家,談入行的甜酸苦辣,落得兩袖清風。如今一人獨居,前塵可嘆,這正是人到暮年之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