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費小燁、蔡學怡)長和繼擬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引起廣泛關注後,長實集團位於觀塘安達臣道「港人首置盤」項目爆出分判商貪污造假醜聞。香港政商及勞工界人士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企業營商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不單要對得起國家,也要對得起香港社會,對得起良知。在商業決策中公共利益永遠位列首位,建設香港、報效祖國與國家共贏,企業王國才能站於不敗之地。
批長實將工程外判如「事不關己」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批評長實將工程外判後便有如「事不關己」的態度,「並非外判了工序便可將責任一併外判出去,發展商是有責任加強監督,不論分判條款、條件等每個環節其實都要控制。」他指出,長實外判時「算到盡」早為業界知曉,相信此乃間接促成承建商偷工減料及從事不法勾當的原因。
吳秋北指出,外判時「算得太盡」,以致經常出現「判上判」、層層剝削的情況,且經常爆發工潮,苦了最無議價力的工人階層,他說:「長實作為全港最大發展商之一,更應負起企業社會責任。」他敦促長實全面檢討營商手法,對得起成就它的香港社會,以及扶植它壯大的祖國。
香港中小型企業聯合會主席鄭仲邦表示,現代企業應承擔社會責任,將國家安全、公共利益與可持續發展納入核心考量。作為企業家,應該考慮國家安全和社會整體利益為先,避免因短期利益而損害國家長遠發展。「企業經營不應棄國家利益於不顧,更不可逾越國家主權與民族大義的紅線。」鄭仲邦指出,在如今全球化競爭下,企業的成功不僅取決於市場表現,更在於能否與國家發展戰略相契合。例如,在涉及關鍵基礎設施、核心技術或戰略資源的交易時,企業應自覺遵守國家安全審查機制,甚至主動調整商業策略,以符合國家整體利益。
他呼籲,企業家作為社會重要持份者,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商業決策中平衡經濟效益與公共利益。除了守法合規,更應主動支持國家政策,例如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才能真正實現企業與國家的共贏,「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找準定位,實現自身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關鍵基礎設施跨國交易 須將國安置首位
九龍城區議員吳奮金認為,在全球地緣政治變局的背景下,涉及關鍵基礎設施的跨國交易必須將國家安全置於首位。長和集團作為大型的私營港口運營商,其管理的港口網絡覆蓋亞歐主要航道節點,直接關乎國際物流命脈與戰略物資運輸安全。此類核心資產若被外國勢力通過資本運作實施實質控制,可能造成供應鏈數據外洩、戰時運輸通道受阻、敏感物資監管失序等系統性風險。
他指出,因此在長和港口交易中,需要重點評估交易主體背景、數據管理機制、突發事件應變能力等,防範境外勢力通過股權滲透干預關鍵設施運營。他並強調,維護國家安全並非排斥國際合作,而是通過健全法治框架實現開放與安全的平衡,「唯有在保障國家主權的前提下,方能推動港口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更具韌性的全球貿易體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