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今天拙文剛好是加入《琴台客聚》的第一千篇。以每年52周算(本報每年只新春休息2-3天不出報),一千篇差不多要20年。

已故資深電視製作人、名編劇、發明家梁立人兄(1948年-2020年)於2006年讓我接棒,還叮囑我專欄不易得,要保持住好好的一直寫下去。第一回「亮相」在當年3月17日。最初是兩星期交一篇,後來一度增加到兩星期發三篇,然後固定為每星期一篇。兩星期交三篇稿很不規則,不利操作。但是也讓我追回數量,不必到2026年就夠一千篇。

用中文電腦寫作已久,這千回《琴台客聚》都留有完整紀錄。常言道:「十年人事幾番新」「二十年風水輪流轉」。本版的編輯小姐姐都換過了好幾位。甚至立人兄都已英年早逝,可惜事發在疫症期間,無法送他最後一程。我們交情不算特別深,不過「人生樂在相知心」,倒也「不必有憾」。若按舊俗則「人生七十古來稀」,但是我們香港是國際「長壽之都」,七十出頭就走完人生路,還算有點虧了本呢!

玄學家以2004年甲申(猴年)為八運之始(實際在2月上旬立春算起),2024年甲辰(龍年)則是九運之始,所以近這20年就與八運大致重疊。自去年起,身邊許多朋友都忽然關心起九運會對中國、香港有些什麼影響。不過今天回頭看過去,20多年前卻不見有術數家能夠準確預言(或預測)八運期間世界、中國和香港的重大變化。

小時候覺得「超英趕美」的口號很難實現,然後大概十多年前已經「超英」,近日我國外交官反問英國政客的炒作,道:「英國有哪個領域可以成為中國的競爭對手?」大概十年前,仍然有不少意見認為中國在許多領域都落後於美歐列強數十年,今時則可以斷言「趕美」的大勢已不可抗逆。

今天大家都不怎麼提「四個現代化」,翻查資料,這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四大範疇現代化的國家戰略目標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最先提出。如果客觀地評價新中國的發展,四個現代化早已勝利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以中國現有「世界工廠」的實力,加上農業質變式的高速發展,假如世界都學中國,地球養活70億人諒來亦非難事。

下星期是《琴台客聚》的第2個一千篇的開始,願能與讀者諸君相聚到起碼20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