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三代互聯網發展專責小組成員、IDA愛達聯合創始人 諸承譽
筆者作為特區政府第三代互聯網發展專責小組成員,對於立法會於上周三順利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標誌着香港在虛擬資產監管領域邁出重要一步,個人深感興奮。該條例旨在設立法幣穩定幣發行人的發牌制度,完善對虛擬資產活動的監管框架。同時,條例強調風險為本的原則,通過保護投資者權益和推動金融創新,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申領牌照助增透明度與保障
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規定,《穩定幣條例》實施後,任何人如欲在香港發行法幣穩定幣,或以香港為基地發行宣稱錨定港元價值的穩定幣,均需向金融管理專員申領牌照。申請者須符合多方面的嚴格要求,如儲備資產管理、贖回機制、客戶資產分隔,以及打擊洗錢與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等風險管理規定。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維持市場穩定,也為使用者提供更高的透明度與安全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在立法會討論中,議員均表示不應為發牌數目設置上限,只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均有機會參與穩定幣的發行與運營,做到百花齊放,這一點十分值得讚賞。這種開放的態度有助於吸引更多參與者,激發市場競爭,促進技術與服務的創新。
此外,條例的靈活性與包容性也值得一提。金融管理局總裁余偉文強調,這是一個務實且靈活的監管制度,目的是締造良好的條件,支持香港穩定幣及數碼資產生態圈的健康、負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這種靈活性對於吸引全球投資者和企業至關重要。未來,這將進一步鞏固香港在Web3和數字資產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警惕審批過長失關鍵機遇
然而,香港能否成為全球穩定幣中心,十分視乎政府的審批程序效率。現時美國正加速發展穩定幣,根據近期報道,包括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及富國銀行在內的多家大型銀行,正在探索聯合發行穩定幣的可能性。他們的目標是利用穩定幣來改善如跨境支付等金融服務的效率,並參與虛擬資產市場。因此,金管局必須加快審批程序,盡快推出申請條件和審批時間框架,讓香港的穩定幣發展趕在美國之前。若審批時間過長,香港可能錯失行業發展的關鍵機遇。
《穩定幣條例草案》的通過為香港進一步發展虛擬資產市場奠定重要基礎。隨着全球大型銀行探索聯合發行穩定幣,香港亦應進一步完善相關基建,秉持「相同活動、相同風險、相同監管」的原則,着重風險為本,抓緊最佳位置,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在全球穩定幣市場中贏得更大的話語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