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本年一月開始刊載「香港高教世一」系列報道。

港教育界:應善用科研發展機遇優勢 一併招攬優秀學者

美國政府本月22日宣布禁止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現有學生必須轉學。雖然哈佛大學成功獲法院頒下臨時禁制令,阻止美國政府撤銷外國留學生在當地學習和工作的合法身份,但事件已引起各界對美國院校自主以至言論及學術自由的擔憂。為此,香港多所大學均表態歡迎哈佛以至其他受美國留學政策影響的優秀國際學生申請來港,為此提供無條件入學、特別獎學金、專設轉學通道等各項措施。主動就招攬哈佛學生成立專責團隊的香港科技大學,在一日間已收到雙位數字查詢,校方正為他們提供個別升學方案及專業建議。多名教育界人士認為,因應現時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環境,招攬精英人才來港,正是香港的新機遇,除了學生外,香港並應利用科研及發展機遇優勢,將更多優秀學者也一併招攬過來,進一步促進學術界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

根據哈佛大學統計,2024/2025學年取錄了5,600多名國際學生,佔總學生人數逾四分之一,中國留學生屬最大的留學生群體,有1,339人,包括57名香港學生,其餘是加拿大、印度、韓國等地的留學生。

港科大前日率先向哈佛在讀的國際本科生、研究生及已獲錄取通知者發出公開邀請,歡迎他們加入港科大繼續學業。校方承諾會優先處理這些學生的入學申請、學分轉移及定制支援,包括簽證協助與住宿安排,確保他們順利轉學。

港科大協理副校長馮志雄昨日受訪時表示,一日內已收到雙位數字的查詢,不少國際學生對美國政策感到憂慮,而港科大會繼續推進有關安排,並有專人提供協助,又透露有港科大畢業生原擬前往哈佛大學修讀博士課程,亦會獲港科大博士課程取錄。由於香港是國際化的城市,而港科大國際學生比例是各院校中最高,故對哈佛學生而言有吸引力。

港科大發言人補充,校方正依據每位查詢學生的具體情況,提供個別升學方案及專業建議,又指此項決定源於理解學生面臨學業中斷的憂慮及不安,旨在協助他們維持學術連續性,並促進現有或即將入讀課程的順利銜接。

事實上,香港對世界各地青年學生吸引力正持續上升,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數據顯示,本港八所資助大學由資助學士學位至研究院課程,過去7年的非本地學生便由1.81萬人增至2.66萬人,增幅達47.5%(見表)。

嶺大準備好迎接各地留學生

本身是哈佛大學校友的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姚祖輝表示,他收到哈佛通知,認為美國政府的行動不合法。哈佛的留學生來自約140個國家或地區,他們對大學的文化和傳統有幫助,校方會為這班留學生提供所需協助,呼籲校友無須擔心。

他特別提到,香港要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需要積極搶人才,以推動自身的發展,尤其在目前國際政治環境下,美國明顯排斥來自內地的留學生,故留學生要取得簽證留美工作非常困難,適逢香港要發展北部都會區,也有粵港澳大灣區等發展優勢,正可透過不同計劃招攬精英人才來港,這正是香港的新機遇。

議員:港中西交融適合國際學者學生

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美國政府的有關措施,對哈佛及美國自身都將帶來沉重打擊,但這一變化對內地及香港而言,卻是利好發展的機遇,「香港可趁機吸納因政策受阻留學的優秀人才,助力科技發展。況且香港的大學擁有完善的研究計劃及發展機遇,而且背靠祖國,受惠於國家崛起帶來的經濟環境,這些都是吸引國際人才的優勢所在。」

黃錦輝認為,哈佛作為全球頂尖學府,過去以開放的招生政策吸納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如今若因政策自我封閉,肯定會削弱美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哈佛的國際學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華人,他們熟悉美國的生活方式,而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恰好能為他們提供適合的環境,故香港可趁此把國際學生及學者也一併招攬過來。

他又留意到,過去幾年,部分香港學生的學術交流活動已受到影響,包括赴美參加訪問、學術會議及交流等的計劃亦因簽證不獲批而被迫取消,「一些博士生原本計劃赴美深造,但因無法獲得簽證而轉向香港。」這同時也為本地學術界帶來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