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無論是簡單行善,抑或大型盛事,背後默默付出的義工均值得肯定及讚賞。香港青年協會舉辦的「好義配」義工嘉許頒獎禮,表揚有傑出表現的義工及團體,指過去一年超過6,900名義工和超過80個團體提供服務,總服務時數逾160萬小時。有榮獲「持續服務1,000小時」的青年義工表示,當親身走進社區,才能確切了解社會需要,期望透過義工做到「以生命影響生命」。
青協青年義工網絡是全港最大型以青年為主要對象的義工網絡,現時登記義工人數超過26萬,其一站式網上配對平台「好義配」,配合「好義學」義工增值活動,讓義工隨時搜尋合適的服務機會。
持續服務千小時 義工:落區感受社會需要
榮獲「持續服務1,000小時」嘉許的鄭錦秋,大學時期就讀公共事務與管理課程,對社會服務及福利政策有濃厚興趣,常透過「好義配」義工搜尋器尋找感興趣的服務機會。
他憶述,有次在「社區客廳」服務時,親身感受到使用者愛惜中心設施的態度及使用率,與理論學習不同,認為親身走進社區才能確切了解社會需要。將義工服務視為學習及生活體驗的他,今年初更參與「好義做」十個行善挑戰,憑藉為鄰居送水的善舉,獲得最有意義獎第二名。
另一獲「義工年度嘉許金狀(個人)」的黃子傑,現就讀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是青協「全城義工推廣大使計劃」一員。即使去年同時面對學業及實習的雙重挑戰,他仍善用時間增值自己,將個人專長應用於校園義工文化推廣。
透過接觸各種類型學生及觀摩不同老師的示範,他的教學手法及技巧日趨成熟,為未來教師生涯打好基礎。他表示,將個人興趣及專長融入義工服務,既可保持做義工的動力,更能精進技能,發展成為專業。
獲頒「義工團體年度嘉許金狀」的青協賽馬會天耀青年空間友膳小隊,則由中學生組成。他們過去一年總服務時數超過4,000小時,包括向區內有需要人士送飯、為兒童設計特色活動等。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清潔工友收到飯盒後,哽咽感謝義工的接納和關愛,激勵團隊繼續關懷弱勢社群,期望未來能加強社區夥伴的參與度,鼓勵各持份者以多元形式關愛社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