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22日宣布取消哈佛大學獲得的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資質,禁止該校招收國際學生。這一政策引發廣泛爭議,尤其令在讀及已獲錄取的中國學生陷入迷茫。有中國學生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政策突如其來,打亂了他們的留學計劃,若無法轉入其他院校,可能被迫中斷學業回國。有留學機構人士分析,中國學生的留學格局可能迎來新一輪「洗牌」。
「完全沒預料到會有這樣極端的政策調整,」哈佛大學在讀研究生韓同學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部分學生已開始緊急聯繫其他院校,但由於申請季已過,多數頂尖學府的招生名額所剩無幾,「大家很有可能來不及申請其他學校,如果沒有備選的offer,就只能被迫回國了。」
獲得消息後,包括韓同學在內的眾多國際生第一時間試圖聯繫哈佛大學辦公室,但校方電話持續佔線。據他了解,目前,學校正在緊急處理中,若能在未來72小時內提交完整的外國學生紀錄備案,或將恢復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
田甜(化名)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目前在內地從事留學諮詢工作。她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對於哈佛大學被禁止招收國際學生的消息,此前完全沒有預料。在哈佛學習期間,田甜感受到學校的開放與包容,她認為國際關係和局勢不應該滲透到校園中。
或被迫轉校休學 項目研究中斷
小圓(化名)是今年剛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中國留學生。看到新聞後,他感到非常驚訝,「因為美國的高等教育向來宣傳的是學術自由與包容性。此次取消哈佛大學獲得的學生和交流學者項目資質認證,意味着國際學生將在短時間內面臨轉學、失學甚至被遣返的風險,並且很多正在進行中的項目研究、學術成果可能都會因此被中斷。」
他認為,教育和政治不應該結合在一起,美國此次的舉措不僅剝奪了國際學生繼續學習的權利,否認了國際學生對於美國教育的貢獻,也是在向全球傳遞一個排外和不歡迎國際人才的信號。如果這一舉措擴展到其他高校,會對美國的教育系統帶來很大的衝擊。
高三學生景行(化名)剛剛收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錄取通知。得知消息後,他並沒有感到特別慌亂,「政府這種舉措對學校和學生都不利,就美國近期政策的不穩定性來看,我猜測這個禁令可能會隨時間推移被取消。」 他認為,這種政策落實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依然會對日後赴美學習的中國留學生產生一些影響。
談到身邊正在準備申請留學的朋友和同學,景行表示,很多人因為美國相關政策的影響而開始轉變申請思路,更多地考慮和選擇更為穩定的英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學校。
中國學生留學格局面臨「洗牌」
另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某留學機構工作人員相信,禁止哈佛大學國際生入學或許只是個開始,後續恐會波及越來越多的頂尖院校。該政策調整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未來中國學生申請美國T10、藤校乃至T30名校的競爭將愈發激烈,錄取門檻可能呈現系統性提升。中國學生的留學格局可能迎來新一輪「洗牌」。
在此背景下,留學規劃正在發生變化。該人士分析,想要衝擊美國頂尖院校的家庭,可能需要將留學準備大幅提前,通過赴美就讀初中、高中來提升錄取概率。然而,這種低齡留學路徑也帶來雙重挑戰:既要應對更長的留學周期所產生的經濟壓力,又需克服低齡學生面臨的文化適應難題。部分家庭可能因此調整留學策略,轉而採取多國聯申的方式分散風險。
●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實習記者 宛辰歌、鄒孟奇 北京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