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連愍鈺 浙江報道)「我們的產品主要面向國外客戶設計,北美市場佔比為85%左右,中美關稅戰打響後,我們很多美國訂單都停掉了。」展區內,寧波利時日用品有關負責人陳超捷表示,長期以來,其企業內地市場佔比極少,只佔1%至2%,而如今,面對關稅影響,他們的目光開始轉向內地市場。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首次設立了外貿優品中華行展區,用於集中展示優質的外貿產品。

轉移生產降成本 兼顧國內外市場

「關稅大漲那時真的覺得很有危機感,不過不久後像沃爾瑪等零售商恢復了訂單出貨,加上中美關稅進行了大幅削減,所以整體來說,此次關稅戰影響不是很大。」陳超捷表示,「中國製造」擁有全產業鏈優勢,相信能夠守住全球市場,「但這次事件令我們更真切感受到全球貿易市場風雲變幻,關稅危機隨時都會襲來,應居安思危,不能一味只往北美市場發展,這促使我們加快了亞洲市場的發展布局。我們是一家工貿一體的以塑料生產為核心的企業,很早就計劃將一部分生產轉移至越南,希望能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壓低成本。同時,我們想要向日韓等國拓展市場,當然增加內銷佔比也在我們的計劃之內。」

浙江三禾廚具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鄭昕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出口轉內銷對外貿企業來說是一條值得探索的路徑,「轉型」應盡早。「出口轉內銷並不等於要放棄開拓海外市場,而是選擇更加穩健地用『兩條腿』 走路。」 鄭昕說,「在特朗普上台前我們就有預感可能會受到關稅影響,因此去年已經提前開始準備多方發展,此次來參展,我們不僅希望能和內地採購商加強聯繫,也希望能和中東歐的採購商增加互動,助力我們向『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開拓市場。」

針對不同需求 開展差異化運營

在出口轉內銷的過程中,不少企業意識到,國內外產品標準不同、市場貿易流程不同、品牌運營風格不同、消費者的喜好也大有不同。

「同樣是廚具,在產品標準方面,歐洲的要求會比較高,會進行多項食品級測試,研發團隊的開發初期會較慢,而在銷售流程方面,國內比較重視售後服務。」鄭昕坦言,外貿企業開拓內地市場,首先產品需要符合國內市場標準,這需要有關部門提高出口產品國際標準和認證的國內轉化率,幫助外貿企業產品盡快取得國內市場准入資格。

寧波沙馬集團有關負責人張女士指着展台上不同種類的鍋具解釋說,從產品喜好方面而言,他們發現海外市場最受歡迎的是不粘鍋,而國內市場最受歡迎的則是鐵鍋,「針對國內外客戶不同的需求,我們進行了差異化運營,為不同客戶提供不同特點的餐廚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