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去年以來,廣東各地加強針對包括企業在內的市場主體的亂收費、亂罰款的監督和整治工作,近期,各地亦紛紛加大涉企不當執法特別是不合理收費、罰款的線索徵集力度。有商戶和企業表示,當前,「以罰代管」以及違規收費的問題已經明顯改善,這也讓企業心無旁騖地去拓展業務,加大投資和創新力度。

改善營商環境 加大投資力度

香港文匯報記者梳理發現,5月以來,廣東多地對於第三方機構或企業對於社會企業、商戶的亂收費、亂罰款問題進行摸排,及時糾正有關問題。今年初,惠州市市場監管局公布5宗涉企收費領域典型案例,其中,該市博羅縣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依法對某鎮自來水廠檢查摸排時,發現自來水廠向用水報裝企業和商戶收取建築規劃紅線外的工程費用,以「安裝材料費」為名目收取用水戶近68萬元(人民幣,下同)。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以及廣東、省市有關地方規章,該收費屬於「亂收費」行為。最終,市場監管部門責令自來水廠立即改正違法行為,退還多收價款,並給予罰款處罰。

對於國家和省市出台的規範涉企行政執法的政策及專項行動,企業和商戶均表示歡迎。佛山某大型酒樓負責人孫經理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酒樓裝修環評、消防以及經營過程中的水費、電費收取等方面,此前確實存在少數亂收費、亂罰款問題。比如,酒樓曾遇到過電費代繳機構以每度電高於政府核定價0.2元的價格收取電費,在向主管部門反映相關問題後,代繳機構不僅調回正常電價,還退還了一年多來多收取的電費。

「當前,餐飲行業仍處於低迷狀態,不少企業存在經營困境。國家對亂收費、亂罰款乃至一些不作為、亂作為的行為進行整治,會提振企業的信心,有了更好的營商環境預期後,會加大投資。」這位負責人說。

新興領域應加快建立規章制度

以AI技術開拓銀髮經濟的企業「粵安芯」負責人梁先生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數字經濟、銀髮經濟等新興領域和傳統產業不同,相關法律、管理機制尚不成熟,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亂收費、亂罰款的問題。為此,他建議,數字資源的獲取、使用方面,要加快建立法律制度和政府規章,同時,要鼓勵「非禁即入」,加速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一方面可以從源頭上杜絕亂收費、亂罰款、亂作為現象,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讓企業加速創新,推出更多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