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燕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貴州文化交流基金創會主席
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廣東省文聯、紫荊文化集團聯合主辦的「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香港)」昨日起在香港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開幕式上致辭時指,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香港正發展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發揮「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優勢,傳承中華文明底蘊,讓中國藝術的壯闊山河,透過香港走向國際舞台。他又對藝術界提出三點期許,冀與共勉同行。
廣東和香港同屬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次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所展示的160餘件作品,涵蓋洋畫運動、嶺南畫派與國畫研究會、新興木刻運動及漫畫、為人民服務和為時代謳歌、改革開放中的廣東美術等六大部分,以及特設的「人間畫會與香港」專題,貫穿其中的藝術主線,就是一百年來的愛國心、報國情。在觀賞過程中,能充分體現廣東與香港在中華文化傳承上一脈相承的愛國主義和抗戰精神。
我們國家持續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香港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是聯通中外的國際金融中心和現代化的國際大都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別具一格的西洋文化和推陳出新的現代文化在香港交織融合、互相借鑒。在香港,每年舉辦不少文化藝術活動,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文化藝術人士到香港交流。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更加彰顯香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優勢角色。今次大展,緊扣愛國和抗戰主題,展現廣東藝術魅力,充分發揮了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獨特作用,以廣東百年美術在香港向中外社會介紹中華文化藝術理念和創作故事,用容易被國際社會理解的方式,做好了中華文化的傳播和解讀。
在中央支持下,粵港澳三地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正迎接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今次大展,展現香港承擔以文化藝術為載體向社會傳承愛國精神、傳揚中國故事的責任擔當。香港未來應更好把握人文灣區契機,發揮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獨特作用,做好愛國文化藝術的時代主題。香港在抗戰期間寫下光榮歷史,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英勇事跡廣為全國人民稱頌;貴州亦擁有濃厚的紅色基因;遵義更是中國革命的重要轉折之地,扭轉了國家發展命運。貴港兩地凝聚了一批飽含時代精神的美術作品,未來有機會開展文化合作項目,在香港舉辦貴港革命抗戰美術展覽。
藝術科技有助豐富藝術創作的內容和傳播,加深觀眾體驗,讓人們更容易理解作品傳達的信息和時代意義。今次展覽,融合文獻、歷史影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技術,以沉浸式、全景式呈現廣東美術百年革新歷程。香港應結合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的良好條件,未來更多引入虛擬實境、擴增實境、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入各種美術展覽,將能更好提升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功能,促進市民大眾和外國旅客在展覽中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