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美國經濟發展趨緩的諸多跡象,正在生活細節中浮面。美國有線新聞網(CNN)與《華爾街日報》周三(5月21日)報道,美國年輕世代在社媒TikTok上愈發頻繁發現「衰退指標」:從減少染髮次數、購買平價西裝,到減少小費比例等,到處都是經濟放緩的不經意體現。CNN指出,面對貿易戰加劇,這些半開玩笑背後,實則隱藏着民眾對經濟衰退的真實焦慮。

報道指出,細看部分衰退指標帖文,似乎確有經濟下滑跡象。例如時尚雜誌《Vogue》建議讀者減少染髮次數,保留髮根長出的髮色,與未褪色的髮尾結合成為「實惠新款」。又例如平價穿戴甲流行背後,是美甲店消費逐步下滑。還有的奇怪現象是護膚品公司開始售賣雞蛋、外賣平台DoorDash還與財務公司Klarna合作,允許用戶分期支付外賣費等。

利用生活細節變化預估經濟形勢並不新奇。美國經濟學家格林斯潘曾提出「男性內衣指數」,認為當男性擔心經濟將會下滑時,會暫停購買內衣,該理論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得到驗證。亦有經濟學家認可「唇膏效應」:女性在預算緊張時,無力負擔大額商品開銷,反而會轉向採購唇膏等細小奢侈品,這類商品銷量見增,或是經濟陷入困境的跡象。

「保飯碗西裝裙」銷量激增

美國數據分析師拉普爾塔今年3月底在社媒表示,她觀察到白領女性長西裝裙,在各大平台銷售量激增,擔心這是經濟趨緩的潛在訊號。拉普爾塔認為,這可能反映人們對工作職位的安全感下降,希望以更傳統的職業形象保住飯碗。她的預言數周後似乎應驗:美國股市確實短時間重挫,3月失業率也見上升。

拉普爾塔表示,平價職業裝與經濟形勢的關聯或是巧合,但這一定程度上說明,時尚與人們的感受密切相關。華盛頓州立大學經濟學家克拉克也指出,相較複雜的經濟模型和預測數據,「普通人要了解經濟趨勢,更需要一些通俗易懂的東西。」

通脹數據往往滯後

《華爾街》分析,美政府發布的通脹水平和勞動力市場報告往往滯後,難以全面反應經濟實況。社媒上有跡可循的衰退指標,其實與居民家庭開支變化等趨勢相關。部分經濟學家警告,美國的家庭和企業可能因擔憂經濟前景縮減開支,最終真的引發經濟衰退。

關注時尚趨勢和經濟關聯的分析師莫納漢表示,所有關於衰退指標的討論本身,或許才是美國經濟不佳的重要體現,「人們很焦慮。如果人們頻繁談論經濟,這大多數時候都不是好的預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