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梓田)比特幣(BTC)價格昨早突破11萬美元,再度刷新歷史紀錄。HashKey Group首席分析師丁肇飛表示,歷史新高的突破不僅是數字資產市場的一次里程碑,更是一場全球金融格局重塑的序章。在貿戰緩和、機構加碼與供應緊縮的三重邏輯共振下,比特幣再次證明了其作為數字黃金的獨特價值,稀缺性與共識性在此刻被再次放大。丁肇飛形容,數字黃金已迎來「加冕時刻」。

丁肇飛指出,就在比特幣突破關口前日,美國參議院以66:32的投票結果推進了《GENIUS 穩定幣法案》的程序性動議。《GENIUS 穩定幣法案》將為美元穩定幣提供聯邦級監管框架,使傳統銀行能夠利用現有的存貸款渠道為穩定幣發行提供抵押和清算服務。疊加DeFi協議的鏈上互操作性,這種「鏈上——鏈下」流動性橋樑將釋放出巨大的資金動能。從流動性溢出效應看,穩定幣供應的規模化擴張將直接推升交易所及DeFi平台的可用資金,顯著降低交易滑點,同時提升槓桿策略的可行性。市場波動性與價格上行動力也將在這一過程中被進一步激發。

港《穩定幣條例草案》三讀通過

與美國類似,香港在前日三讀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條例預計將在今年內生效,讓業界有足夠時間了解發牌制度下的要求,亦意味香港成為全球首批完成穩定幣立法的地區之一。香港的穩定幣草案旨在為本地市場提供一個清晰的監管框架,促進穩定幣的合規發展。

丁肇飛認為,穩定幣的合規化將吸引更多「準美元」資金入場,為比特幣和以太坊等核心資產賦予更強的避險與價值儲存屬性。預計未來數年內,全球穩定幣市值預計將從當前的2,500億美元擴張至萬億美元。隨着這些資金逐步流入,比特幣和以太坊在未來6至12個月內有望迎來20%至50%的估值上調。與此同時,合規通道的成熟將為養老基金、共同基金等長期資本提供進入加密市場的橋樑,大幅增強市場的需求穩定性,並有效降低結構性風險。政策紅利與市場共識的相互作用,正在為比特幣與加密資產打開全新的增長空間。

比特幣長期持倉量達65%新高

宏觀層面的政策推動之外,市場自身也在強化比特幣的稀缺性邏輯。根據Glassnode數據,比特幣長期持有者的持倉量已經增至1,376萬枚,佔流通總量的65.6%,創下新高。而交易所儲備的比特幣數量持續下滑,截至5月20日僅剩2.437百萬枚,為201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這意味着市場上可供交易的比特幣正在快速減少,供需錯配進一步鞏固了價格上漲的基礎。

從政策鬆綁到供應緊縮,從機構加碼到流動性通道的搭建,比特幣的這輪上漲是多重邏輯共振的結果。歷史新高的背後,既是市場資金的狂歡,也意味着全球資本對去中心化資產,已經迎來新一輪的價值共識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