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建邦

美國總統特朗普反覆無常的貿易政策,嚴重擾亂了全球秩序。在此背景下,香港若想重新尋找自身定位,需先研判特朗普政策背後的動機。

特朗普的系列政策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暗藏「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宏偉戰略」。美國企圖接管格陵蘭島、吞併加拿大等看似瘋狂的主張,背後是對資源、海上權力和國土安全的全面爭奪。特朗普的「三支箭」政策,則旨在解決美國的貿易赤字、製造業空心化及財政赤字問題。第一支箭是對全球商品加徵關稅,針對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貿易逆差;第二支箭透過對中國製造的船隻徵稅,削弱中國在全球造船產業上的優勢,從而復興美國造船業;而第三支箭則是構想一項名為「海湖莊園協議」的金融改革,以百年期、低利息(甚至零利息)的國債取代現有美債,從而減輕財政負擔,並推動美元貶值,獲得貿易優勢。

然而,這種以美國利益為唯一考量、對其他國家不管不顧的霸道政策,正逐漸引發全球範圍的反彈。越來越多國家,包括美國的傳統盟友,開始重新評估與美國的關係,紛紛尋求其他更為穩妥的合作夥伴。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其相對穩定的政策取向,成為大家趨之若鶩的合作對象,從近年多個國家領導人頻繁訪華、加強雙邊合作即可見一斑。

全球貿易格局正由以美國為中心的單邊體系,向多邊、多極、區域化方向發展。例如,涵蓋東盟、中國等亞太主要經濟體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已成為全球最大自貿區,佔據世界三分之一的GDP與人口;中歐之間的投資協議也在逐步恢復,未來或將涵蓋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戰略性產業合作;中國有可能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或將進一步擴大其國際貿易話語權。同時,中國對美出口佔比正在下降,而美國在多個關鍵產業,卻依然對中國高度依賴。

面對上述變局,香港可透過以下做法,重新尋找自身定位。

香港應深化與全球南方、尤其是阿拉伯國家的合作。阿拉伯半島正推動「2030願景」,希望擺脫對石油的依賴,發展高科技與多元化經濟。香港應以特首近期訪問卡塔爾與科威特為契機,對接阿拉伯國家的戰略轉型需求,培育科技人才,打造對阿拉伯國家友好的營商環境。

香港應把握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論壇的契機,將合作版圖延伸至南美地區。為實現這一戰略布局,香港可在南美設立首個經貿辦事處,作為深化區域合作的支點。

香港應透過優化人才儲備與發展基礎設施,推動全球第四、第五次工業革命浪潮。第四工業革命側重製造業數位化與自動化,第五次工業革命則強調人機協作與永續發展。香港需同步強化相關領域的產學研能力,建設與未來接軌的科技生態。

香港應突破區域定位,超越「大灣區橋樑」角色,塑造「世界級城市」形象,涵蓋商業、文化、藝術、體育與人文交流等領域;並應設立更多全球性機構,例如全球智庫等,覆蓋「一帶一路」國家及更廣泛區域。

作為金融中心,香港還應積極協助在內地上市、以及在美退市的中資企業,來港雙重上市或重新上市,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中國企業首選國際融資平台的地位,優化離岸人民幣金融產品與服務。

香港應充分發揮其作為國際財富管理中心的既有優勢,依託低稅率、開放自由的金融環境、便利高效的區位優勢以及優質生活品質,並透過提供訂製化配套服務,積極吸引更多全球富豪來港發展,提升香港高淨值人士全球排名。

香港應將落馬洲河套區打造成世界電動車創新研發中心,與國際頂尖電動汽車企業,以及數位化、半導體尖端研究機構建立聯繫。

香港應把握本地傑出警員獲選為首位中國太空人機遇,積極構建國際太空研究與探索中心。

在治理層面,香港應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透過精簡部門、去除繁文縟節,提高政府辦事效率,為未來發展創造靈活體制保障。

總而言之,在全球格局劇變的關口,香港應主動作為,在新世界秩序中佔得先機,實現真正的轉型升級與長期繁榮。

(作者是中國問題專家,曾任香港特區社會福利署署長及香港駐多國首席代表。)

責任編輯: 孫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