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茗)提供疫苗接種及健康檢查服務的仁滙醫務集團早前結業,逾千名患者及消費者受影響,令公眾關注私營醫療機構規管問題。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昨日宣布明日(23日)會刊憲,以「先訂立、後審議」形式將《私營醫療機構條例》擴大規管範圍至私營醫療機構,今年10月13日起接受診所牌照及牌照豁免申請,預計一年後生效,至於小型診所,則可申請豁免。

特區政府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李夏茵昨日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表示,2018年制定的《私營醫療機構條例》,規管私營醫療機構、確保醫療服務處所設施和安全標準,以及對服務水平和收費透明度進行監管,截至上月30日,有14間持牌私家醫院及259間持牌日間醫療中心已受條例規定。按原定分階段落實監管的計劃,條例將擴展至診所,明日刊憲後於下周三(28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省覽,展開「先訂立,後審議」程序,落實相關條文。

10月起接受豁免書申請

至於不多於5名註冊醫生或註冊牙醫執業,並符合條例特定要求的的小型診所,營辦人則須向衞生署署長要求發出豁免書,才可豁免領牌。而條文生效後,營辦診所須領有牌照並遵守有關條例、牌照條件和衞生署署長發出的實務守則。

政府並計劃在診所牌照及小型執業診所豁免書生效後,進一步加強規管,禁止個別未經註冊處所使用一些名稱或描述,企圖誤導公眾以為有關處所提供醫療服務。

私醫機構投訴委會3年接93投訴

衞生署10月13日開始接受申請,署方現階段暫未有備存診所及小型執業診所數目,接受申請後將更準確掌握相關機構的數字。她表示,政府2020年設私營醫療機構投訴委員會,過去3年接獲93宗投訴,至本月13日已考慮並總結的個案有78宗,15宗仍在調查,投訴事宜主要為醫護人員專業行為、機構員工表現、溝通問題,以及行政程序等。

至於仁滙醫務集團結業事件,她表示除特區政府成立的跨部門專責小組正跟進調查是否涉及《商品說明條例》及其他刑事罪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並已就預繳式消費開展研究,會考慮經濟環境、相關行業營運情況,以及投訴和執法數字等因素,檢視不同建議,盡快制訂適當策略加強保障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