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彭博通訊社經濟專欄記者萊因哈特撰文稱,當波音、英特爾(Intel)等美企復甦遲緩之際,中國的比亞迪、寧德時代和華為等科企正在崛起。萊因哈特認為,美國應參考中國提振製造業的經驗,重視吸引外資、構建新的工業中心。
報道分析,在電動汽車和電池等核心產業上,中國多年堅持補貼企業研發,提供稅收減免,還鼓勵擁有先進技術的外資企業赴華生產,加強技術交流。包括蘋果和Tesla等多間美企,都在中國有巨額投資。如今中國出口的產品近三分之一由外資企業生產,中國企業科研也屢有突破。
萊因哈特指出,美國政府常年在吸引外資方面投入的精力較少。如今許多中企不論生產技術、組織結構和企業規模,都是所屬行業領先者,美國完全可以歡迎中企在美設廠,「恰恰相反,美國政府不惜餘力在各個層面上,阻撓中企在美生產電動汽車和電池,這絕對是錯誤的。」
工業城市失活力 硅谷轉移服務業
報道還稱,在中國深圳等城市,當地產業鏈完善,基建設施齊全,擁有高質素且靈活的製造業工人隊伍,生產的產品從大型設施到智能手機、無人機和機械人不一而足。
美國的工業發展卻呈現去中心化趨勢,昔日的汽車城底特律等工業城市失去活力,硅谷也逐步向服務業轉移,製造業產能持續下滑。
萊因哈特批評,許多美企高層傾向於在全美各地分散投資,以游說不同選區國會議員,推動通過利好企業的法案。然而這種發展方向,令美國不再有產業鏈完備的工業中心,「美國應當扭轉這一趨勢,聚集力量,讓知識在同一地區的工人、企業家、投資人和科學家之間流通,提升產業效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