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使用機械人,效率遠超美國。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中國等多國都使用各類機械人投入製造業,遠超美國。《金融時報》報道,美國多數企業沒有操作機械人的熟練工,也沒有構建配套自動化生產線。許多企業擔憂美國政府政策變化頻繁,短時間應用機械人性價比偏低,因而遲遲沒有使用。

高額成本阻礙不少美企使用機械人。報道指出,一種在流水線最平價的協作機械人,零售價介乎2.5萬至5萬美元(約19.6萬至39.1萬港元)。機械人企業Qviro行政總裁亨德里克斯稱,算上感測器、安全圍欄和傳送帶等配套設施,安裝一套將貨物堆放在托盤上的機械人流水線,成本可達15萬美元(約118萬港元)。

機械人依賴進口 關稅加劇負擔

美國人口普查局統計,現時在全美擁有50至150名員工的中小型工廠中,只有20%配置機械人。由於更改任何產品設計,都需重新編寫機械人應用程式,甚至變更全部配置,在玩具廠等經常調整產品設計的工廠,使用機械人性價比未必較高。

美國機械人聯合會秘書長比勒指出,中國等國家在政府長期支持下,構建完善的自動化生產鏈。美國的機械人和零部件卻長期依賴進口,「如果企業家想建設自動化生產線,他們要確保計劃延續多年。對於希望用機械人提升生產效率的企業,關稅只會加劇負擔。」

比勒還稱,現時輿論宣傳的人工智能(AI)機械人技術複雜,遠不足以廣泛應用在多數產業。機械人服務商Formic行政總裁法里德也表示,許多美企沒有訓練有素的工人操作,部分工廠甚至出現「機械人墓地」,堆積大量機械人無法使用。人形機械人製造商Agility首席產品官員懷斯批評,當局反覆無常的政策令企業對建設自動化生產線望而卻步,「若無明確的激勵措施,我們不會看到美國製造業向自動化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