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華

眾人皆知「生命在於運動」,而我卻偏愛一動不動。

生性慵懶的我,遵循着「有床絕不坐凳,有凳絕不站地」的習慣。在那些閒暇時光裏,我喜歡斜靠在柔軟的沙發裏,或刷手機瀏覽各類消息,或追劇沉醉其中,享受着靜止不動所帶來的愜意。

我深知,久坐不動不利於健康。我亦不時萌生起運動的念頭,然而這僅僅停留在想法層面,從未付諸實際行動。直至歷經一些事情之後,我方才開始重新地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

首先,父母和公婆身體頻出健康問題,我陪他們輾轉於醫院各個科室,做了許多檢查與治療,病情卻未見明顯好轉。每次看到他們被病痛折磨得憔悴不堪,我心疼且無助。我深切體會到照顧病人耗時費力且令人身心俱疲。倘若自己的身體也出現問題,孩子要為我忙碌奔波,還會像我一樣焦慮擔憂,我怎能捨得呢?

其次,去年我參加「兩癌篩查」體檢,當知道體檢報告異常的瞬間,我以為自己患癌了。雜念頓時紛至沓來,我擔心成為家人的負擔,又覺得自己或許時日無多,心中滿是遺憾與不捨。所幸只是虛驚一場,可這場誤會引發的「健康危機」衝擊力不小,給了我深刻警示。經此一事,我深切地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曾經被我忽視的運動,如今成了我養生計劃的關鍵部分。

得閒時,我像個探索者,在海量的健身視頻裏遨遊。健身運動種類繁多,有氧的、無氧的、現代的、古法的,我逐一嘗試,只為找到適合自己身體的鍛煉方法。在嘗試了解各類健身方法後,我愈發堅定了健身的決心。這決心,不僅源於我對健康的嚮往,更源於我對家人深深的愛,健身之路充滿艱辛與挑戰。每個清晨,尤其寒冬時節,起床對我來說就像一場艱難的「拉鋸戰」,內心有個聲音在蠱惑自己再多躺片刻,然而另一個聲音卻在高呼必須起身運動。幾番掙扎後,我方從溫暖舒適的被窩裏困難地掙脫出來。

第一天跟着視頻跳健身操,一場跳完後雖有些氣喘吁吁、略感疲憊,但自我感覺還好,心想,健身也不是件難事。然而,到了第二天、第三天,身體就開始強烈抗議了。肌肉彷彿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改變十分抵觸,弄得我渾身酸痛,哪怕是做一個小小的動作都極其艱難。我就像一個生了銹的機器人,動作僵硬,行動也變得遲緩起來。運動可真累人啊,我多次產生了放棄的念頭。

但是,我不斷在內心告誡自己:健康是享受生活的前提,是陪伴家人走過漫長歲月的保障。只有健身才能讓身體保持活力,提高免疫力,抵禦疾病的侵襲,為健康的體魄奠定堅實的基礎。最終,這份執念給予我力量,讓我堅持了下來。

堅持早起運動,還有個額外的收穫——能欣賞到晨間獨有的景致。天未亮時,四周被幽藍靜謐的氛圍籠罩着。隨着東方漸漸泛起白色,晨曦衝破雲層,那微弱的光線宛如靈動的畫筆,給雲彩鑲上了一道金邊。有時,輕紗般的朝霧會輕柔地籠罩着大地;有時,絢爛多彩的朝霞會在天邊鋪展。當晨曦的第一縷光灑在花瓣與綠葉上時,洇出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暖色調,這份視覺盛宴恰似贈予晨練者的獎賞。

經過半年的努力,我已能輕鬆地完成鍛煉方法,甚至偶爾還會增加強度。每次運動結束,總有一種暢快淋漓之感湧上心頭,那是運動帶來的成就感,更是戰勝自我後的喜悅。我終於體會到「運動使人快樂」這句話的真諦了。如今,健身已融入我的生活。它不僅使身體受益,還改變生活方式,讓我變得更自律。以愛的名義健身,我收穫健康的同時更有能力愛自己和家人。

健身改變的不只是身體機能,更是身體與現代快節奏生活的重新調適。在資訊氾濫、壓力頗大的當下,健身是主動調節身心節奏的方式。通過健身,我學會在忙碌與放鬆間找尋平衡,也明白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更是身心協調、適應環境的良好狀態。或許,有不少人和曾經的我一樣,誤認為健身是件苦差事,但當真正投身其中就會發覺並非如此。久坐不動則會讓身體日益疲憊,無力感和慵懶感會逐漸侵蝕我們的健康與意志。

行動起來吧!趁年華正好、身體機能活力充沛,讓健身成為追求幸福生活的有力支撐。在運動中揮灑汗水,收穫樂觀的心態、健壯的體魄,邂逅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