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會同多個部門研究制定的《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行動方案(2025— 2027年)》今天 (5月21日) 正式發布。這是繼有「水十條」之稱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之後,我國對水生態環境保護作出的又一次全面戰略部署。

當前,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已經由以污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等流域要素協同治理、統籌推進轉變。
對於美麗河湖的定義,今天發布的行動方案給出了嚴苛的標準:在水資源方面,通過再生水利用、生態流量調控,守住「有河有水」的生命底色;在水生態方面,要求水域與緩衝帶重現生機,消失的土着魚類、沉水植物重歸家園, 達成「有魚有草」的生態盛景;在水環境方面,嚴控污染排放,既要水質優良, 又能承載市民親水休閒的生活需求, 實現「人水和諧」的美好圖景。
根據要求,到2027年,美麗河湖建成率達到40%左右;到2030年,美麗河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年,美麗河湖基本建成。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副司長 劉靜:2015年4月出台的「水十條」,重點解決攻堅克難過程中間的一些「老大難」問題,比如工業污染的治理,我們本次的行動方案重點是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解決的不僅僅是水污染治理,還有水資源,尤其是生態流量等保障、水生態的修復這些問題。
根據行動方案的要求,此次行動將長江6300公里、黃河5400公里的幹流全線納入,全國210個重點湖庫中超九成也被列入保護清單。值得一提的是,小微水體迎來「逆襲」機遇——無論小水溝還是鄉村池塘,只要因地制宜治理,都有機會躋身美麗河湖行列。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
何雪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