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芳頡、郭瀚林 北京報道)根據相關機構預測,今年中國的陪伴經濟市場預計可達500億元規模。作為陪伴經濟的一部分,「私人陪拍」服務深受年輕人青睞。陪拍師們各顯神通,除了為客戶提供拍照和修片等服務,還「跨界破圈」兼職導遊與社交搭子,陪同顧客逛街、遊覽景點等,帶給顧客開心愉悅的情緒價值,成為年輕人出外旅遊「新寵」。不同於專業攝影工作室,陪拍師不需要太高的技術門檻,僅一部手機或入門級相機即可完成,因此也成為一種頗受在校學生和自由職業者歡迎的創收方式。

●不少年輕女性會為了探店、逛街約上陪拍師同往。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雖然沒受過專業攝影培訓,但我平常就喜歡拍照,每次看到顧客翻看照片時滿意的笑容,就有滿滿的成就感。」小蓓是北京海淀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去年開始把「陪拍」作為兼職,拍攝設備是一部iPhone 14 Plus手機和一台尼康Z5相機。她的客戶群體一般是來北京旅遊的外地遊客,其中學生和年輕職業女性居多,僅在五一假期她就完成了20多單,收入約3,000元。小蓓通常只就近接頤和園、圓明園等地的單子,「出工」一次只需兩三個小時。她會為客戶推薦佛香閣、十七孔橋、西洋樓等容易出片(編者註:指年輕人在生活、旅行中追求拍攝美圖的行為)的取景地,指導對方擺出好看的造型,再從幾百張照片中精挑細選,根據要求細細修圖,直到客戶滿意為止。

兼職大學生:能擴展視野

小蓓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儘管陪拍的收益不算穩定,但在工作過程中交到不少新朋友,還能擴展視野。「多數客戶是同齡女生,我們有很多共同話題,邊聊邊拍很開心。如果有比較投緣的,拍完後還會一起逛園子、喝咖啡。去年秋天我在香山公園給一位從雲南來的作家姐姐拍照,她跟我講了很多行業見聞,我們約好今年秋天見面,她會帶家人一起來北京。」

●陪拍師小蓓在圓明園為顧客拍攝的照片。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據了解,陪拍師們通常會在小紅書、抖音等平台上發帖,詳細列出拍照設備、收費標準等,價格通常在每小時幾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有意向的客戶會私信溝通後支付定金,並敲定時間,明確拍照風格、場景等細節要求。如果服務過程中存在其他支出如景點門票、路費,客戶也要全額承擔。

「土著」帶客解鎖隱藏機位

香港文匯報記者注意到,陪拍業務在旅遊城市更容易火起來。江蘇揚州的孟先生就是一名專職陪拍師,今年春天「煙花三月下揚州」再度成為流量密碼,全國各地的旅客紛紛湧來遊園、賞花,陪拍師們也隨之迎來接單高峰。「這幾周是花開最美的季節,瘦西湖等景區拍照的單子很密集,最忙的一次早上7點出門,到晚上10點多才結束,拍了將近2,000張照片。」

他表示,作為「土著」,他對當地美食美景了如指掌,對一些隱藏機位也較熟悉,可以輔助客戶規劃路線、制定攻略,把導遊費都省了。

「每到假期都會穿上美美的漢服去各地旅遊,自己拍照不方便,就會提前約陪拍。」今年五一假期,漢服愛好者小丘去洛陽清明上河園遊玩時找到一個當地陪拍,為她定製了包日套餐:白天收費299元,夜晚則是399元,不僅包含妝造和照片精修,還準備摺疊凳、飲用水等物品。此外,陪拍師還協助她規劃出行線路,介紹河南開封大相國寺、包公祠等適合拍照的打卡點。

●陪拍師正在為客人拍照。 網上圖片

不追求單純出片 更注重陪伴

除旅行拍攝之外,親子拍攝、領證(結婚證)拍攝、畢業結業拍攝等也是陪拍師們業務範圍之內,但並非所有客戶都是為了收穫美照。北京市民蔡女士之前去上海出差,閒暇之餘想找個人一起逛街,就約了陪拍師。「自己一個人不好意思去網紅咖啡店打卡,便找了陪拍,算是個『付費閨蜜』。」她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在外白渡橋旁的咖啡店裏,兩人聊得很愉快,像極了老友小聚。

逃單等亂象頻現 律師倡納入監管規範發展

有不少消費者感慨:陪拍就像開盲盒,拍得好壞全憑運氣。香港文匯報記者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被網友吐槽最多的就是「貨不對辦」,成片效果不佳。還有一些體驗者反映陪拍師太強勢,不尊重客戶意願。此外,費用報銷問題、「逃單」、被「鴿」等也是比較常見的矛盾導火索。

●在小紅書接單的私人陪拍。網上圖片

大學生小周曾在小紅書上找了陪拍,約定4小時300元。對方號稱熟悉北京各大景點,有5年「拍齡」,於是他爽快地轉了100元定金。可等到拍攝當天卻被陪拍師拉黑,他這才意識到被騙。多次體驗過陪拍的李燕女士提到,她尋找陪拍師時會通過社交平台找到發帖量多、發帖周期長、評論區中有不少好評反饋的商家,並且出於安全考慮,她會特意將與陪拍師的見面地點選在人群密集場所。

「有的顧客會把攝影師當拎包員任意使喚,還有時在服務過程中雙方都很開心,但對方收到照片後卻以不滿意為由翻臉……」陪拍師陳勇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吐槽曾遇到的「事兒多」客戶,他曾遇到兩次客戶「逃單」情況,在把拍攝成片發給客戶後,就被客戶「拉黑」,尾款都沒有收到,「經歷過這些以後,我現在都會提前和客戶收50元作為定金。」

服務水平良莠不齊易生糾紛

對此,很多消費者也是「一肚子苦水」。網友「傾城」向香港文匯報記者反映,在小紅書上找了陪拍,一天下來拍了逾千張照片,只有兩張能用,拍照技術堪憂。她以「成片效果不佳」為由跟陪拍師商討解決方案,但對方一口一個「騙子」回懟,雙方發生激烈爭吵。北京專業攝影師王女士透露,一些人跟風入行,實際拍攝水平並不好。

「當前陪拍服務多由陪拍師與客戶通過微信或電話約定地點、費用等細節,鮮少簽署書面協議,一旦發生糾紛雙方維權困難。」貴州瀛黔律師事務所律師彭興鎔向香港文匯報表示,陪拍行業缺乏普遍適用服務標準,但本質是僱傭者和被僱傭者形成的勞務服務關係,可歸為勞務服務合同範疇。建議雙方交易前核實身份並明確陪拍內容、時間、地點、費用等細節,無法簽署書面文件時也盡量以電子郵件、微信文字確認。消費者應優先選擇設有投訴舉報功能的平台,締約時明確糾紛情形及賠償辦法並保留通話、微信記錄等證據,協商不成先通過平台投訴,數額較大可訴諸法院。

彭興鎔建議,網信管理部門會同市場監管、景區等部門將陪拍行業納入監管,制定管理規範與行業標準,推廣統一合同範本,同時要求平台完善身份資質審核、信用評估機制,提高准入門檻,並建立與主管部門聯動的投訴處理機制,以促進行業健康規範發展。

【專家解讀】陪伴經濟的價值 :喚醒對生活的熱愛

當下,陪伴服務與消費成為一種新業態。除陪拍外,比如陪診、陪遊、陪打遊戲等日漸火熱,許多年輕人願意「出租」自己的閒暇時間、技能和經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願意「花錢買陪伴」。國金證券預測,今年中國的陪伴經濟市場預計可達500億元規模。香港文匯報記者注意到,社交媒體上關於推介陪拍服務的內容,「有耐心、性格好、過程會非常愉快」等字眼往往位於帖子最上方醒目的位置。有網友總結,提供情緒價值和滿足社交需求是陪拍區別於商業攝影等的顯著特徵。

●女生穿漢服遊玩,陪拍師可全程陪同拍照。 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按需定製服務為特色的消費模式滿足了現代人日益增長的情感陪伴需求,折射出社會轉型期的一種溫情回應。」天津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梁強指出,如何讓陪伴經濟從「解決孤獨」的工具進化為「溫暖產業」,需要理性審視與多方合力。梁強認為,陪伴服務的本質不是服務內容的堆砌,而是技術理性與人文關懷的結合。「治癒孤獨的從來不是付費服務,而是人與人之間真誠的聯結。陪伴經濟的終極價值,或許正是喚醒人們對生活本身的珍視與熱愛。」

「『陪拍』之所以火起來,是因為這是一種彼此互利共贏的『社交遊戲』,雙方都能在拍攝過程中獲得滿足。」騰軒旅遊集團副總經理徐晨對香港文匯報表示,與動輒幾千元一次的商業旅拍相比,私人陪拍價格更親民,且陪拍師多為年輕人,不少還是在校學生,他們更懂同齡人的審美,能夠提供符合當下年輕人喜好的拍攝風格。「目前陪拍市場主要集中於大城市或旅遊景點,服務內容和形式還比較初級,距離行業的規模化還有很長的發展道路要走。」

旅行社可納入陪拍服務

徐晨談道,當下遊客出遊的拍照需求持續上升,陪拍比較適合短途遊以及特定的景區。未來,旅行社可以考慮將陪拍服務納入到旅遊產品當中,例如可以篩選出一些拍攝水平較高的陪拍師進行簽約合作,提升遊客旅遊體驗,同時,還能夠增加旅遊產品的附加值。

港陪拍師:與內地客處成朋友

(記者 趙一聃)香港歷來是旅遊熱門景區,隨着這幾年陪拍興起,很多內地遊客來香港遊玩也會找當地陪拍。港人José是一名兼職陪拍師,之前在港做過攝像師。他接待的客人大部分是內地遊客,也有部分本地人。他表示,陪拍價格會分學生價和非學生價,如果人多就會收費貴點,拍前需提前和客人商量好拍照時間地點,路費基本會由客人買單,有時候中午還會和客人一起吃飯。

●陪拍業務在熱點旅遊城市更容易火起來。圖為陪拍師為遊客拍的遊客紀念照片。 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當被問及是否有客人跑單時,José認為內地陪拍價格內卷,定金少所以導致客人跑單,在香港找陪拍需要按照本地商業規矩來,「我會收150元至200元港幣定金,有的人覺得定金都交了,而且我們收費不貴,所以基本上沒人會跑單。」

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有些遊客約到景點拍照,但並不完全了解這些景點,他之前曾在香港旅遊發展局工作,可以充當半個導遊,為遊客們講解景點的歷史。內地遊客在香港不懂的地方,他也幫忙給他們講解,而且還會傾聽客人訴說香港與內地的不同。雖然找他拍照的客人並不算多,但是每個客人都會變成朋友,甚至有的客人,他還會專程去內地拜訪。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