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任芳頡 北京報道)5月20日起,作為中國第一部專門關於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開始正式實施。「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標誌性事件,在我國民營經濟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超20日在發布會上表示,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從法律宣貫、配套政策和民企關切三方面做好法律實施相關工作。加快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清欠進度,切實推動解決民營企業關心關切的問題。另外,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通過四大舉措穩定外資信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繼續為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特別是在高端製造業、數字經濟等領域。
在開展法律宣貫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19日已召開民營經濟促進法全國宣講啟動會,後續將推動在政府部門、新聞媒體、高校院所、行業協會商會等開展普法宣講,組織地方發展改革部門開展法律進企業、進園區活動。
實施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
在配套政策方面,今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系統謀劃7方面53項政策舉措,目前相關政策舉措已經陸續出台實施,比如《關於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市場准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等。後續,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建立細化台賬,逐項推動相關政策出台實施;加強跟蹤問效和督察督辦,確保各項政策舉措落到實處。
在解決民營企業關心關切的問題方面,將用好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策,強化失信懲戒,加快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清欠進度;推動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堅決防止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實施好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提高涉企收費透明度;持續優化民營企業參與「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建設和「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的政策環境。
另外,李超說,受美國濫施關稅措施等影響,全球跨境投資的不確定性顯著上升,給不少跨國企業的投資決策造成了影響。當前個別國家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措施,迫使企業選邊站隊,作出不符合經濟規律的選擇,這對跨國企業正常經營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中國將一直歡迎外資企業,並持續是外資企業投資興業的沃土;也呼籲有關國家盡快回到多邊主義、自由貿易的正確軌道上來,共同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確定性。
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
他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繼續為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具體有四方面舉措:
第一方面,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根據社會各界的反饋意見進行修改完善,高端製造業、數字經濟等領域都將在新版鼓勵目錄中得到充分體現。
第二方面,制定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研究制定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政策措施,從強化要素保障、優化金融支持、提升再投資便利度、做好再投資項目全流程服務保障等方面支持外資企業開展再投資。
推動重大外資項目加快落地
第三方面,推動標誌性重大外資項目加快落地。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累計服務8批66個重大外資項目,完成投資額970億美元,其中33個項目實現全面或部分投產。未來將在規劃、用地、用海、環評、能耗等方面開闢綠色通道,加快推動項目落地實施。
第四方面,持續開展服務外資企業專項行動。國家發展改革委建立了重點外資企業「一對一」走訪工作機制,跟蹤企業在華投資經營動態,及時聽取意見建議,推動解決實際問題,加強服務保障,支持外資企業依法平等適用各項支持、優惠政策,高標準落實外資企業國民待遇。
李超還表示,接下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聚焦突出問題,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改進提升行動。清理拖欠企業賬款方面,重點破解政務失信、合同履約不到位等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健全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完善政府拖欠行為認定標準和失信懲戒措施,強化合同履約跟蹤核實,將政府簽訂和指導簽訂的合同履約情況歸集至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民營企業家熱議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落實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是民營經濟促進法最核心的要點。民營經濟促進法以公平競爭審查機制為基礎,負面清單制度為抓手,讓民營企業更加自由參與競爭,持續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和信心。
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
●民營經濟促進法增強了民營企業家的法治信心和安全感,有利於為廣大民營企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物美集團創始人、多點創始人張文中
●民營經濟促進法必將促進民營企業的「兩個健康」發展。我自己有親身體會,我們國家依法糾正涉產權冤錯案件,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民營經濟促進法將進一步助力民營企業突破「卡脖子」難題。無論是從歷史維度上看,還是從當前發展的關鍵節點來看,這都是民營經濟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從多方面賦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諸多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騰飛提供了法治保障。
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
●民營經濟促進法有助於引導民營企業聚焦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在當前全球貿易摩擦加劇、產業鏈格局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需要通過立法構建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制度體系,系統性破除市場准入、融資支持、創新激勵等體制機制障礙,降低外部風險衝擊。
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共山
●民營經濟促進法不僅可以維護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更是破解全球產業鏈重構困局的「戰略工具箱」,為中國企業穩根基、拓新局提供了核心支撐。權益保護單獨成章,是民營經濟促進法的一大亮點,也讓民營企業家能夠心無旁騖謀發展。
名創優品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葉國富
●民營企業始終是市場活力的「弄潮兒」,但也時常面臨「成長中的煩惱」:政策預期的不確定性、市場准入的隱性壁壘、創新成果保護不足等問題,曾讓民營企業在發展投入與戰略布局中 「反覆權衡」。如今,以法律形式確立民營經濟的平等地位,系統破解發展痛點,讓我們吃下了「定心丸」。
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
●當前中國經濟回升向好基礎還不穩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別是消費不振,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提振民營經濟的發展信心,對於穩就業、穩經濟、促消費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民營經濟促進法在這個關鍵當口頒布實施,具有「立竿見影」和「長期主義」的雙重意義。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芳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