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准入是民營企業參與經濟活動的前提。圖為政務服務中心中,工作人員在辦理民營企業相關業務。 網上圖片

當前,民營經濟發展在面臨新機遇的同時,也遇到一些困難與挑戰,如在市場准入、要素獲取、服務供給等方面還存在一些阻礙,民營企業自身創新發展能力也還有一些薄弱環節。

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正是聚焦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措施。

首要解決公平競爭問題

市場准入是民營企業參與經濟活動的前提,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民營經濟促進法共9章78條,一共有26處使用了「平等」「公平」「同等」的表述,將平等原則貫穿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尤其是將「公平競爭」列在總則之後單獨成章,積極回應民營企業重點關切。

在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濟學研究院教授李曙光看來,民營經濟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是公平競爭問題,比如民營經濟在市場准入方面遇到的實際當中的一些障礙,要把現在的一些土政策、潛規則、「土圍子」拆掉。

支持鼓勵民企科技創新

民營經濟促進法第十條明確規定,實行全國統一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就是指以清單形式將我國境內禁止和經政府許可才能夠投資經營的行業、領域、業務匯總列出。市場准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包括民營經濟組織在內的各類經濟組織可以依法平等進入。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認為,這將讓企業在發展有非常清晰的預期,有利於企業在全國進一步投資、建設,也有利於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

截至2025年1月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已有42萬家,成為我國科技發展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支持、鼓勵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也是民營經濟促進法的重要內容,規定「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支持有能力的民營經濟組織牽頭承擔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等。

吳薩表示,民營企業具有迭代比較快、創新意識比較強、靈活的身段、敏銳的市場觀察力,這些特點如果能夠充分發揮,對於助力國家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民營經濟促進法還對如何服務企業以及民營企業普遍關心的權益保護、拖欠賬款、公平執法等問題均設置了專門章節或條款予以規定,並設置了「法律責任」一章,對侵害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各類行為都明確規定了法律責任。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民營經濟研究室副主任李紅娟說,民營經濟促進法在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痛點、難點問題給出了很多硬招。比如禁止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規範異地執法行為等。這些都是從剛性約束和法律權威的持續加力回應民營企業熱切期盼。

●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