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贛蘭 心連心學院院長
香港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及其轄下的心連心學院於2022年12月成立,2023年5月19日在與勞工及福利局及社會福利署合辦的「香港社福開新篇高峰會暨香港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成立典禮」上正式向外宣布成立。
「心連心」是一間非政府慈善機構,以「同心圓」的信念,致力團結香港社福界,與各界通力合作,支持特區政府良政善治,關心全港市民的需要及幸福,促進香港與內地社福服務相互提升。「心連心」更將全球社福工作可持續發展作為目標,努力畫出社福「同心圓」。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裏,「心連心」主辦及合辦的活動達48個,參與人次超過40,000人。
香港社福界面對的挑戰不少,包括如何保持服務的「質」和「量」,以滿足市民大眾的需要,以及如何開闢新路徑,創造「優化」及「增加」服務的空間,創造新動力及新資源,推動社福發展與時並進。社福機構此時都應以「積極開放的心態」、「關愛創新的精神」探求適合自己機構發展的方案。管理層坦誠與董事局及員工溝通,共謀以人為本及持續可行的服務。在過程中,各機構會善用社署的新安排,例如增加機構運用整筆撥款儲備的彈性及確定性、減省機構處理成本分攤的工作負擔,優化《津貼及服務協議》、鼓勵機構進行財政推算及規劃以善用儲備,以及促進機構跨服務資源運用的協同效應等,重點是拆牆鬆綁、精簡流程以及提升效率。「心連心」亦希望各津助機構能夠加強機構間的交流互動,將不同機構的智慧積聚,達到「1+N」的效益。
就整個社福發展而言,特區政府及社福機構雙方應同心合力,秉承關愛市民大眾福祉的初心,以創新的思維創造「新發展空間」;例如大家可認真探討服務整合,工作流程再造,跨機構、跨界別合作,資訊數字化、AI技術應用及創造更有效的新服務模式等。在資源應用上,各機構可善用政府的「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以及5億元「專項基金」等,並向其他界別(例如慈善基金等)尋求資助。
自2023年開始,「心連心」每年都會在施政報告醞釀期間,以問卷及聚焦小組形式廣泛收集持份者對來年社福政策的意見,並舉辦大型交流會,讓持份者自身與勞工及福利局和社署官員交流互動。在這「三步」工作完成後,「心連心」會向特區政府提交報告,並加入具體政策建議,以優先次序排列。今年的施政報告問卷及聚焦小組正在進行中,稍後在6月27日進行大型交流會。「心連心」期待特區政府及社福界能把握施政報告的機遇,聚焦公共財政的情況,一同提出務實、可持續的創新政策建議,特別是上文提及有關創造「新發展空間」方面。
在未來的日子,「心連心」會繼續以「同心圓」積極發揮社福界「新地標」、「新動力」及「新平台」的作用,幫助社福發展行穩致遠,市民生活幸福。
評論